果冻:很红很暴力的满山打鬼子

15.05.2014  15:47
摘要: 《满山打鬼子》打算借历史题材反对外国的文化侵略和“文化植入”,首先你自己就应该从文学影视艺术最基本的问题开始,分清神话与写实,不要沉浸于民族荣誉的自我抒情中却抒情不得其法。

抗日神剧再现雷人剧情。最新上演的抗日剧《满山打鬼子》,讲述一位叫做满山的少年,用一把弹弓守土卫疆的英雄事迹。包括弹弓小子用大小不一级别不同的弹弓横扫日军,压制鬼子各式武器,小弹弓可穿背而过置鬼子于死地,大弹弓可炸火车炸掉敌人连队,塑造少年英雄达至“巅峰境界”。夸张情节引来网友吐槽:小朋友你这么屌,你家长知道么(昨日《北京青年报》)?

该电视剧改编自儿童文学作家薛涛原著小说《满山打鬼子》,剧组称要“重磅打造国内第一部反奴化教育的儿童抗战戏”。自去年初媒体爆出横店影视城扮演日本兵的临时演员“一日死八次”,抗日剧早已陷入各界的口诛笔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令整顿,“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过度娱乐化的“抗日雷剧”遭停播。在这样的情况下,《满山打鬼子》依然能登上电视荧屏,到底算顶风作案,还是确有不同于其他“雷剧”的过人之处?

假如严格按小说原著拍,我宁愿相信,这本是一部可以拍出新意,以东北抗战为背景的电视剧。小说原著中的几个小主角,虽分属势不两立的交战国,但在作者笔下,两国孩子的交往与美好的天性,超越了战争残酷的本质。而电视剧组原本声称的“反奴化”主题,对于那些想了解日本殖民统治下,反对文化奴役历史细节的观众,也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题目。可惜现在电视剧甫一出街,即因几个镜头未热先“”,让人为剧组不值。

况且,那些穿膛破肚的杀敌情节,放在抗日剧里叫“英雄虎胆”,放在别的剧里可能就叫血腥暴力,够得上家长指引的类别。尤其,《满山打鬼子》号称儿童剧,假如最后拍出的是一部儿童不宜的儿童剧,让人纳闷的是,这部剧到底假想观众是谁,拍出来要给谁看?在一个对电玩及影视作品中血腥暴力色情加以严管,少年儿童被请上电视痛斥“很黄很暴力”之毒害的观影大环境下,何以该剧能上演?

这么说可能剧组也倍感委屈。几十集的连续剧,网友单单挑出几个镜头说事儿,对主创人员和演员未免不公。但话说回来,假如你面对的是除杀人外别无他法来抗日的编剧,坐在电视机前观众的忍耐始终是有限度的。别说观众,最近大家热议的中日大使舌战,咱们大使引用的儿童文学形象既不是小兵张嘎也不是满山,而是“伏地魔”。这场中日“譬喻大战”,胜者不如说是英国人罗琳。

由此可见,优秀的儿童文学和影视形象可以成为文化流通甚至国际辩论的符号。《满山打鬼子》打算借历史题材反对外国的文化侵略和“文化植入”,首先你自己就应该从文学影视艺术最基本的问题开始,分清神话与写实,不要沉浸于民族荣誉的自我抒情中却抒情不得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