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精枣黑窝点藏身广东雷州一民宅 1天加工300筐冬枣

11.09.2015  09:08
■“糖精枣”颜色绿红分明。 ■自然成熟的大枣颜色不均匀。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糖精枣”颜色绿红分明。 ■自然成熟的大枣颜色不均匀。

  ■“糖精枣”事件追踪

  据新华社电 不法分子将收购来的劣质枣经糖精钠温水浸泡,便可“变身”成卖相颇佳的青枣。日前,海口市查获了3.3吨“糖精枣”引发社会各方关注。根据调查取证线索,6日晚,由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糖精枣”事件专案组连夜过海赶赴广东省雷州市,在当地警方及食药监部门协助下,对海南市场上的“糖精枣”源头进行追查。

  专案组连夜赴雷州追查源头

  日前,经群众举报,海口市查获了3.3吨“糖精枣”,引发社会关注。经警方对现场卖枣的粤牌车主林某某进行审讯后,对方最终透露了货主及货源的相关信息,初步掌握了“糖精枣”来源于广东徐闻和雷州一带。

  6日晚7时,由海南省食药监局以及海口市琼山区食药监局联合组成的调查专案组,连夜赶赴广东省雷州市,对流入海口南北水果批发市场上的“糖精枣”追溯源头。

  7日凌晨,在雷州市警方的配合下,专案组最终找到了“糖精枣”的来源地——雷州市英利镇新村仔村一处靠公路旁的农村民宅。

  在小院儿的草丛中,大量已开始显红腐烂的冬枣散落一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臭的气味。专案组人员在民宅内发现两个浸泡池。据专案组人员介绍,涉案人员先用防水布罩在池内,接着按比例倒入糖精钠和烧过的热水,然后将冬枣倒入水中浸泡。在民宅周围,专案组人员还发现了大批用来打包“糖精枣”的塑料筐。

  黑窝点1天加工300筐冬枣

  经初步调查,该民宅户籍登记人邓某某为雷州市英利镇新村仔村一名村干部。

  据邓某某介绍,该加工点是其朋友李某某租用来专门泡“新鲜”冬枣的,邓某某与李某某认识有十多年的时间,此前也一直有水果生意往来,彼此间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邓某某表示,8月17日,李某某曾给他打电话,称要拉些冬枣过来让他帮忙加工浸泡。

  “当时他就让我帮忙联系工人,准备加工点设施建设。”邓某某称,李某某带来了两个工人,临时做好两个浸泡池后,便开始拉“新鲜”的冬枣过来加工。“枣可能是从陕西拉过来的,拉枣的货车很多次是‘陕’字车牌,只有一次是‘豫’字车牌。

  邓某某介绍,从8月21日开始,他们每天加工浸泡300筐冬枣,一般两天换一次水。李某某与两名工人分工明确,一名负责下料加工浸泡冬枣,一名负责在湛江、茂名找市场,而李某某则负责销售。

  8月21日,李某某找了一辆车拉了300筐加工好的冬枣,运往广西北海、南宁销售,但销路不好。“从22日开始,他以每天600元的运费,让我找司机,将所有加工过的冬枣拉到了海口市南北水果市场销售。”邓某某表示,自8月22日至31日这些天内,运往海南的冬枣共有30吨左右。

  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4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海南省食药监系统对水果市场销售的鲜枣进行全面大排查。目前,海南省食药监系统对各地水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共550家水果销售点进行了排查,3个摊点发现可疑“鲜枣”。目前根据案件情况,海南省食药监局专案组已将此案正式移交给雷州市方面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贴士

  看果皮鉴别“糖精枣

  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自然成熟的大枣由绿到黄到红逐渐成熟、果皮上有绿黄红不均匀的自然颜色,若颜色绿红分明,发暗为铁锈红、暗红色,极有可能被糖精浸泡过。其次,“糖精枣”果皮褶皱,蒂部萎蔫,不耐储藏,放置一段时间后果皮果肉分离、容易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