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皮被当宝柑肉遭弃 四万多吨新会柑肉求出路

12.11.2015  11:17
原标题:四万多吨新会柑肉求出路

  柑皮被当成宝。

  大量的柑肉被弃路边。

  被弃溪流的柑肉或造成污染。

  陈皮是宝柑肉遭弃 吃不完、卖不掉、加工难

  目前正值新会柑丰收季节,大量的柑肉遭到遗弃,新会柑肉如何有效利用,成为市民关注的话题!

  被称为广东“三宝”之一的新会陈皮,受到市场的推崇,然而,随着制作新会陈皮的新会柑丰收上市时节的来临,连日来,记者在江门新会区的一些新会柑种植区域看到,在新会柑皮大量生产、晾晒,受人追捧的同时,新会柑肉却成为“人见人嫌”的“弃儿”:在这些新会柑种植区的路边、水沟、山脚等地,随处都可以见到大量被扔掉的柑肉。而据相关方面估计,今年新会区新会柑产量在6万吨左右,柑肉产量将有4万余吨,新会柑肉亟求深加工,变废为宝!

  大量柑肉被弃路边,又酸又臭

  随着新会柑的大量上市,连日来,记者在新会区古井、三江、会城等新会柑产地走访时看到,在这些产地,大量的陈皮被放在广场、路边晾晒,人们对它们“呵护备至”。

  然而,与柑皮被当做宝贝来爱护的场景不同,大量的柑肉却被当成垃圾处理。在古井镇长沙村村口的一条乡道旁,这里已经形成了一条数百米长、1米多宽的柑肉垃圾带。有些柑肉已经发酸变臭,释放出阵阵刺鼻的酸臭味;在该村的一个种植场旁边的水沟内,被弃的柑肉沿溪水流了几公里长。在三江、会城、梅江等一些新会柑场的周边,像古井这样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

  古井镇一位柑农卢先生告诉记者,大部分的柑肉只能扔掉,“去年曾有人来收过柑肉,一袋30多斤,只给2块钱。”他说,“不过,今年还没有人来收购。

  被丢弃的新会柑肉到底有多少?柑农卢先生等人告诉记者,预计今年新会区新会柑的产量将达到6万吨左右,而除去柑皮等重量,柑肉也将达到4万余吨。

  变废为宝不易 利用率不足一成

  大量的柑肉被浪费,着实让人惋惜,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也有人想方设法挖掘新会柑肉这个金矿。

  据了解,目前,利用新会柑肉进行深加工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主要有新会柑果酱、新会柑饼、新会柑白兰地和柑酒等。新会区三江镇一酒厂就从2006年开始研制新会柑酒,2010年,该厂收购了200吨柑肉,用两年时间酿出了4吨“新会柑白兰地”,当年就全部卖出去了。

  近两年,新会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培雄就找到了这个路子,他的公司成功制出新会柑压片糖。随后,他又把精力放在新会柑酵素研发上。

  据孙培雄介绍,去年他们企业已经收购加工了几十吨柑肉,今年,由于有人合作,产量会有所增加,预计今年收购加工量将增加到1000吨左右。

  新会陈皮村负责人吴先生告诉记者,近两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对新会柑进行深度加工,比如尝试开发新会柑酵素、新会柑醋、新会柑益生菌片或原浆等保健、养生产品。

  但是,开发却一直进展缓慢。主要是收购柑肉对储运的卫生要求比较高,成本不菲。记者了解到,目前新会柑肉利用率不足一成。

  困难:剥皮后两天变质发酸,谁买?

  据柑农卢先生介绍,新会柑肉很容易变质,“把柑皮剥掉后,柑肉放两天就变质发酸了;”他说,“而且,新会柑上市比较集中,一下子有这么多柑肉,吃都吃不及,很多坏了,谁愿意买?

  除了保鲜难、成本高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开发难度太大。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柑肉榨汁后会产生一种柠檬苦素,使得柑汁里带有一种强烈的苦涩,就算是加再多的糖也难以有效脱苦。

  而在孙培雄看来,随着新加工技术的使用,这些问题都容易解决,但资金是一个问题,“主要是资金问题,”孙培雄表示,“我们企业比较小,如果有500万的资金,估计就可以把新会区的大部分柑肉回收加工了。

  背景:新会柑肉其实也是宝

  据介绍,新会柑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新会柑肉的开发利用,可以大大提高新会柑的资源利用率,增加新会柑加工产品种类,提高新会柑产业的经济效益。

  新会柑全身是宝,其中柑肉可以酿造果酒,其营养丰富,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有机酸、果胶、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还可以做保健品,用蜂蜜或者冰糖将柑肉腌制起来,一周后就可以用来泡茶了……

  据记者了解,将于本月13日举办的新会陈皮节,将举行论坛探讨新会柑肉的出路问题。

  今年10月,京东集团与新会区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京东将把江门市新会区作为华南农村电商重点布局对象,打造京东首个农村电商2.0示范点。这次陈皮节,将会讨论新会柑如何在互联网+农业的新形势下发展,可以借助电商对新会柑肉进行销售及深加工。(严建广 黄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