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堵塞死猪“随手扔”漏洞

13.04.2016  11:40

  ■ 徐剑锋

  本报11日报道,近日,嘉应学院医学院有学生向本报微信公众号平台留言称,在嘉应学院医学院校外运动场与宿舍楼之间的一处池塘,里面死鱼死猪遍布已有3个多月了,臭气熏天,污染严重。

  死猪乱扔池塘不仅容易扩散病源、传播疫情,而且还会引发“水危机”,威胁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危害不比工业污染低,这无疑与我市正在开展的“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梅州”背道而驰。科学处理病死禽兽,既是民生吁求,更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不容小觑。

  按照相关法规,猪病死后不能随意抛扔,不能流向市场,必须统一处理。出现将死猪随意乱扔乱丢现象,一方面是当事人常识欠缺,怕麻烦、图省事,随意抛在路边 、河道等处;另一方面则缘于监管漏洞,一些养殖户“悄悄地干活”,而相关部门执法力量有限,追查起来较为困难。

  毫不讳言,乱扔死猪背后不只是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更是环境意识淡薄的表现。当务之急,不仅要迅速打捞死猪并科学处置,更应查明死猪的来源并依法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同时,要尽快完善猪只源头追溯体系,做到对每一头猪的去向了如指掌,从“源头”堵塞“随手扔”漏洞。

  乱扔死猪的现象禁而不止,也暴露出无害化处理的缺失。对病死猪的发现以及发现后的无害化处理,这是法律明确赋予给畜牧管理部门的责任。相关部门需在疏堵结合、标本结合、奖惩结合等方面下大功夫:一者,要从建设卫生强市的高度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让养殖户知晓“死猪乱扔”的严重危害,提高科学处理死猪的意识;二者,要进一步简化病死家禽处理程序,尤其是开通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及时做好死猪回收、处置的服务工作;三者,要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简化补贴手续,及时兑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财政补助,减少养殖户的损失,提高他们做好相关工作的积极性。如此多管齐下,或能根治乱扔死猪甚至销售病死猪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