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科技工作大会:凝心聚力,创新驱动,支撑高水平大学建设

29.03.2016  13:35

  

我校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科技工作会议

  3月28日下午,我校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学校“十二五”科技工作成就,谋划“十三五”科技发展思路,并表彰了一批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李大胜、陈晓阳、钟仰进、陈志强、吴鸿、咸春龙、刘雅红等校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咸春龙主持。

  学校“十二五”科技工作成绩突出,科研经费实现逐年增加一个亿,总到位经费19.6亿元,是“十一五”的2.52倍;承担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显著提升,实现863、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零的突破,教育部人文社科面上项目立项数连续7年在全国农林高校中排名第一;科研平台飞跃式增长,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5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卓有成效,新增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6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1人、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13人等;科技成果斐然,获得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类科技奖励176项和人文社科类奖励4项,获授权专利1025件,居省属高校第一。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双到”扶贫工作连续2轮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单位,并建立了第一个新型研发机构——华农(肇庆)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

陈晓阳校长讲话

咸春龙副校长主持会议

  陈晓阳校长在讲话中指出,我校目前科技工作存在以下瓶颈:一是创新缺乏新动能,二是协同创新机制有待健全,三是国际化程度较低,四是社会服务辐射力不够强。他认为,“十三五”科技发展,首要是抓人才,保证1-2年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的新突破。第二是要加强学科的交叉交融,做好协同创新。三是要国际合作,谋求新增长点。第四是要继续坚持“学生三进”、“教师三进”工程、“四个一”工程和产学研合作“五个捆绑”模式。2015年,我校进入了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十三五”是我校发展的极其关键、重要的时期,他勉励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科技发展再上新台阶。

陈志强副校长作科技工作报告

  陈志强副校长作了题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科技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全面总结学校“十二五”科技发展成就,并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五大方面提出了学校“十三五”的科技工作思路。他认为,学校“十二五”科技发展为“十三五”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科技工作,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穿全程。并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包括:集中优势科技要素和资源,打造一批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团队;突破前沿领域创新能力,抢占战略制高点;实施科技平台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着力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施人文社科科研提升工程,打造高水平智库;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科技成果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坚持开放创新,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深化科技管理机制改革,激活潜力和活力。

钟仰进副书记宣读先进团队和个人名单

颁奖现场

  钟仰进副书记宣读了华南农业大学“十佳科研团队”、“十佳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新星”名单。大会为获奖的先进团队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代表发言

  兽医学院副院长任涛、工程学院副院长吕恩利、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罗明忠代表学院,介绍了“十二五”科技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十佳科研团队”代表农学院教师崔紫宁、“十佳科技工作者代表”园艺学院教师李建国、“十佳科技新星代表”动物科学学院教师张哲分别发言,分享了获奖感言。

李大胜书记作大会总结

  李大胜书记作大会总结,肯定了本次大会的召开,并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学校的科技工作目标是为国家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为科技强校做出更大贡献。学校要利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第二,科技工作的重点是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产学研合作水平。要想办法提高学校基础研究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横向经费比重,形成新的成绩和新的经验。第三,科技工作的关键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把体制机制作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关键来抓,要创新科研组织,推进跨学院学科研究机构的组建;要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机制,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分配制度。

  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国家杰青、珠江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站长、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负责人、科研平台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各学院(部)党委(总支)书记、院长(主任)、主管科研工作的院(部)领导、科研秘书、各部处、各单位正职负责人、 “十佳科研团队”“十佳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新星”获奖人员、科技处、人文社科处、重点实验室建设办公室、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文/谢韩 图/周志荣)

   

 

附:十佳科研团队名单: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团队

水稻育性发育机理和基因工程团队

阔叶树种良种选育与生态修复研究团队

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团队

微生物信号与群体感应团队

航天育种研究团队

生物碳(炭)与光学农业科研团队

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转型理论与创新逻辑”教育部创新团队

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创新团队

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

 

十佳科技工作者名单:

洪添胜 吴鸿 陈金顶 章家恩 李守军 张细权 李建国 谭砚文 金憓 樊小林

 

科技新星名单:

张哲 陈杨梅 邓音乐 黄琼 李震 王偲 熊俊涛 何一鸣 王浩 陈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