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放一小步,市民体质迈大步
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公布了《2015年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名录》,第一批具备开放条件的170所学校目前已正式开放,包含6所高校,每天最少开放2小时。市民可在广州市体育局“群体通”平台查询、预订场地。
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这对热爱运动的广州市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福利。广州是座爱运动的城市,且随着广马越办越好、恒大五连冠等刺激,市民运动热情只增不减。健身运动,有了场地才有挥洒汗水的空间,而广州的运动面积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截至2013年12月31日,广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38㎡,高于一线城市水平。
可以说,广州具备了打造健康之城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但须明确的是,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并不意味着它们都能为市民所用,很多市民可能都有过类似感慨,身边体育运动的场所并不少,场地条件也很优越,但能进去跑的、跳的、玩的并不多,过去10年,广州的体育场地增长了近一倍,其中光篮球场就增加了7000余个,问题是不少场地都“养在深闺无人识”,一道铁门将其与市民隔离。问题的另一面,市民运动热情高涨,一到周末或节假日, 健身房、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常常客似云来,游泳池煮起饺子,足球、篮球场等一下午也轮不上几次,有限的场馆“哪怕有钱也订不到”。
一面是大量运动场地闲置,另一面是市民开放更多运动场地的呼吁,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开放第一批学校体育设施,不啻为大热天降下及时雨,市民点赞欢呼也好理解。并且,从此次开放安排来看,170多所学校参与,每所学校每天最少开放2小时,开放力度不可谓不大。试想,过去要转地铁、接驳公交才能到场馆打个羽毛球,如今走几步到小区隔壁的学校就可以完成,多么省时省力。以往因“距离太远、坐车太累”而打消的运动念头,如今可能再度萌芽。
不过也要看到,此次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虽然达170所,但在广州市全部1501所学校中,只占到一成多。也就是说,广州的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仍有巨大的挖潜空间。为确保开放不对学生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不对学校教学秩序造成影响,那些运动区与教学区、生活区等交错分布,基本没有有效隔离,不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确实不应开放。但还有大量的学校具备开放条件——场地面积大,草皮设施好,安保管理人员足够。这些学校,理应成为接下来更大规模开放的主力。
当然,开放学校体育设施,除了在政策上着力推进外,必要的财政兜底也应跟上。比如,很多场地开放后,直接结果是场地损耗加快,设施维护成本蹭蹭蹭往上增加,安保配备也要扩充,这些都需要财政进行周期性补贴。更重要的是,作为城市重要的运动场地板块,一些学校的体育设施,不应只满足于开放那么简单,而应在财政补贴“给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免费开放。如果免费开放的场地更多些,就不会造成个别场地过度拥堵,冲突或纠纷自然而然也会减少些。
一座热爱运动的城市,配得上足量对外开放的体育设施。希冀此次校园体育设施的开放,只是市民体育福利大放送的第一步,更多学校加入到体育设施开放队伍中,才能让市民的运动热情得到充分挥洒。 (唐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