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办学条件打造现代化校园 我市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

13.02.2015  11:12

  编者按:2013年9月,我市成功创建 “广东省教育强市”后,全市教育事业迈上了发展新里程。我市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实现教育强县、教育强镇全覆盖。至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中,有7个县(市、区)已获评省教育强县(五华县已通过省教育强县督导验收,待省教育厅正式发文);全市112个镇(街)全部获评省教育强镇。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我市教育成功“创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学校焕然一新,我们都愿意把学校当家,工作也更有激情了。”丰顺县建桥中学物理老师吴丰金任教近20年,见证了该校近年来的变化,他家虽离该校不足2公里,但他还是愿意住在学校。

  记者从丰顺县建桥中学校长王献祥拿出的老照片看到,该校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校舍破旧不堪,操场狭窄,运动场地势低洼,一遇大雨就积水。近年来,该校乘教育“创强”东风,投1400多万元,新建或改造教学楼、宿舍楼、运动场、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平台等,校容校貌大为改观,教学设备设施也大大改善。

  建桥中学的变化,是我市学校在教育“创强”中“破茧化蝶”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统筹城乡,以城带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大教育”的理念,整合优化资源,力促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至2011年7月底,全市中小学校D级危房全部停用拆除。至目前,全市建成631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含民办)达99.1%。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来,我市共新增校园面积129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新购置计算机3.06万台、电教平台3116个,新增图书416.5万册,新购置教学仪器投入1.37亿元。

  近年来,我市各县(市、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倾力打造现代化校园。记者走访梅江区城北中心小学看到,一栋栋红色瓷砖教学楼和一间间明亮的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室,处处透露出浓郁的现代化教育气息。最近,该校还被设为女子校园足球示范点。近年来,该校不仅新建教学楼、完善各项设备,校园面积也由6780平方米增至1.35万平方米,并腾出一栋教学楼给附属该校的城北镇中心幼儿园。幼儿园吴老师向记者介绍,以前因办学条件限制,小朋友上课和睡觉时楼上楼下分开的,活动设施和场地也极缺。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创强”是要让老百姓的子女到更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实现让他们从“有书读”向“读好书”转变。为此,五华县近年来投入2.51亿元,用于新建和改建教学用房及计算机室、实验室、运动场、地理园、生物园等功能场室建设和添置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常规仪器、体卫器材等设备设施。最近,该县又投入2.5亿元新建中学、小学、幼儿园各1所。目前,新建的第五小学和实验幼儿园已完工。此外,还为南山小学、第五小学等城内学校新建教学楼,新增学位3000多个,有效地缓解了城区学校的大班额和办学场地不足的问题。梅县区为解决此问题,动用了政府储备用地26.3亩与开发商置换土地,从而高标准扩建了地处城区商业旺地的新城中学、新城中心小学、程江中心小学、扶大中心小学。据统计,“创强”期间,梅县扩大城区校园面积5万多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2.14 万平方米,增加中小学优质学位6000多个。

  教育“创强”,使城乡的差距随之缩小,城乡教育逐渐实现一体化。“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是梅州城乡教育的真实写照,学校已成为梅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少凤 少华 小彦 文明 文清 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