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发展需解决五大难题

03.04.2015  12:25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后,一些地方和学校积极响应校园足球改革,但不好的苗头也随之出现,比如用足球项目替代原有的其他体育项目。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3月30日明确表示,开展足球活动,绝不是不开展别的体育活动,只是让足球起到引领表率作用。

  “校园足球”备受关注,源于《方案》对校园足球的描述多达17处,凸显了足球改革对校园足球的重视,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田的定位也就此确立。未来,校园足球将在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实现体育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足改的一部分,校园足球主导权由国家体育总局转交教育部。体育本就是教育的一部分,这一“转交”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发展体制机制。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说,校园足球是整个校园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先行目标,是一个试验田,是一个示范项目。

  任何一项改革都很难一帆风顺,校园足球同样如此。记者采访发现,师资、场地、经费等是开展校园足球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师资

  记者了解到,我国乡镇中心校以上的学校平均每个学校只有0.7个体育老师,体育老师都严重不足,遑论足球老师?

  有人提出,我国有大量出色的退役运动员,能否让他们担任足球老师?记者了解到,因为编制等原因,一些地方的出色退役运动员很难以体育老师的身份进入教育系统。

  问题二:经费

  虽然各级财政将有校园足球专项经费,但单纯依靠财政无法满足校园足球发展。目前,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下设的校园足球基金已经启动,且募集到了资金。

  但是,目前在省市层面进行校园足球资金投入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应当由各省市出台指导性意见或具体措施。

  问题三:场地

  场地匮乏一直是校园足球开展的难题。在浙江,足球定点学校已有525所,但主城区的足球场很少,学生想踢球,找场地的难度很大。 厦门市仓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滕文艳认为,应当建立学校和社会对足球场地的共享机制。

  问题四:安全

  家长不愿孩子踢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担心安全问题,应对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强安全管控。如何做热身,如何安全使用场地设施,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保护自己,什么危险动作不能做等,都需要向学生讲清楚,事后进行评估。

  第二是完善保险制度。“在学生体育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希望把学生进行所有体育运动(在各种场合)可能出现的伤害做成一个险种,统一购买。”王登峰说,这样会大大减轻学校、家长、孩子的负担。

  问题五:观念

  目前社会氛围营造不足,尤其是家长的观念还有待扭转。广东梅县区松南中学校长黎国伟说,学校要通过不断做工作,让家长看到踢球孩子的前途是光明的。

  (据新华社4月2日电)

  新闻链接

  校园足球今年将着重开展三项工作

  据悉,校园足球今年将着重开展三项工作。一是特色校遴选和认定工作。初步计划是2015年建设6千所特色校,10个试点区县。按照要求,各地将对校园足球特色教育出台扶持政策,把足球事业放在工作日程中,有专项经费予以支持。比如,中央财政经费用在教师培训,聘用国外教师和教练,组织跨区域、全国范围竞赛,制定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和培训大纲等。省级财政用于省内竞赛等。在布局特色校时还需要按照就近入学、跨片招生和区域招生的总要求,做到特色校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对口衔接。

  二是教学。特色学校从今年九月开始落实每周一节足球课,将使用由国内足球专家、一线足球教师、国际专家共同研制的校园足球教学指南。

  三是竞赛。今年上半年仍将沿用中国足协、学生体协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直至今年九月新的四级联赛体系搭建完毕。

  此外,《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即将出台,这将为各级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搭建和校园足球工作开展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借鉴。

  (据新华社)

2019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在惠州大亚湾举行
  2019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5月26日在广东惠体育局
梅州大胆实践打造“足球特区”
  广东梅州是我国著名的“足球之乡”,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