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劳模”系列讲座成功举办

09.07.2023  16:43

7月1日-7日校劳动与社会实践周期间,由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主办,图书馆、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学学院、物理学院、心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行知书院承办的“校园里的劳模”系列讲座在一校三区四校园顺利举行。该活动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华南师范大学关于构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指导下,以劳塑人,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实践安排相结合,以培育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新时代劳动者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

本系列讲座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主讲者均为我校优秀教师,分别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淦森教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永刚教授、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伟善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诗亮教授、广东省劳动模范郑希付教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韩凤梅老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桂清副教授。各位导师以亲身经历,讲述他们坚定信念、不断攀登的故事,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劳动者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力量。

通过聆听劳模系列讲座,华师学子进一步领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学生中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奉献精神融入时代洪流,把人生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斗中,勇于追求梦想,拼搏奉献,展现青春作为。

赵淦森老师的讲座具有前沿性和专业性”,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朱逸文同学说,“劳模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要向身边的劳模、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不懈努力的意志品格和劳动创新的开拓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钟嘉荣同学感言,“张永刚老师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来形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启示老师应当立德树人,基于问题导向,而学生应当勤加思考,善提问题。张永刚老师对思政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经历,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思政育人应当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使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物理学院苏靓同学说道,“朱诗亮院长由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故事作为开头,引出华南师大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介绍了其团队队员以及他们的成长故事、从研究中学到的三个经验和建议:选择一个前沿课题组、做好一件事、条条道路通罗马,本科阶段打牢基础知识。 我和同学们都觉得此次劳模系列讲座让自己深入了解了量子物理的奥妙,激发了自己对量子物理的喜爱。

化学学院的周玉颖同学表示,“通过聆听李伟善教授讲述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方法,我了解到李伟善教授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树立明确目标、刻苦勤奋学习、坚持兴趣导向,最终取得了许多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这次讲座为本科生参与科研比赛提供了有效指导,给予了我奋进的方向和动力。

教育科学学院蒯梅同学表示,“把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真正当作自己的责任,肩负起这样的责任,需要很大的勇气,更需要踏实的汗水。我听完韩凤梅副园长讲座,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梦想,真正爱学生,真正给予自己的职业满分的热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梦想自然会实现!

郑希付老师用丰富又贴近生活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坦然付出,勇担责任,传递爱心,这短短十几个字,看似简单但却是我们要用一生去践行的必修课。我们会牢记郑老师的叮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胸中有家国,心中有爱,脚下有路,肩上有责任的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学院康翔轩同学感言到。

基础教育学院的莫楹昌感悟到“从许桂清老师的经历分享中收获颇多,他从一名华师师范生到教学法老师的努力之路对我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要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抓住各种上台练脸皮机会,例如,数学建模、演讲比赛、讲课比赛、课件比赛、主持、家教……注重比赛经历的积累和相关技能的学习,而非追求名次。

据悉,延续去年劳动教育征文比赛的做法,今年教务处仍将围绕“听劳模故事,向劳模学习” “写身边人和事,挖掘身边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试论新时代劳动者的劳动创新” 三个主题开展征文比赛活动,激励学生从感悟、实践与理论提升三个层面层层深入进行劳动教育与反思。

作者/通讯员:梁文萃 邱艺蕊 太婧慧 | 来源:教务处 | 编辑:卢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