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一所大学的精气神儿

28.07.2014  20:49
走进内蒙古大学桃李湖畔的桃李园,镌刻着蒙汉两种文字的校训石静默而立,昭示着这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对师生的期寄。综合老专家、老学者、老领导的意见,内蒙古工业大学确定“博学躬行,尚志明德”的校训。

  校训根植于传统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凝练表达。很多人对一所学校的认识,正是从了解这所学校的校训开始的。

  走进内蒙古大学桃李湖畔的桃李园,镌刻着蒙汉两种文字的校训石静默而立,昭示着这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对师生的期寄。2001年底,内蒙古大学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征集校训、校歌的文化建设活动。在征集到的意见中,“”与“”两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不久,“求真务实”在党政联席会议上讨论通过,内蒙古大学校训正式确定。

  内蒙古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这所有着近60年历史的学府,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建校初期,学生的水平与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就主动给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补课,不让他们掉队。对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则实行开小灶的办法,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和学校管理活动。化学系有一名叫李天赐的学生,不喜欢化学,却对天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在校学习期间初步研制成功了《公元干支日速查盘》。校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向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极力推荐。在国家教育部的安排下,李天赐转到南京大学天文系学习,在天文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这件事成了内蒙古大学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也体现了内蒙古大学自建校之初就具有的求真务实的精神。正是在求真务实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培养出旭日干院士、刘耀院士、张杰院士、赵进才院士等一批批杰出人才。”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肖平说。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前身——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创办于1951年,当时正是解放初期,百废待兴。17名教师、154名学生,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之歌,也造就了学校“简朴、勤奋、乐观”的品格。老教师梁焕琨回忆说:“当时,呼市曾有这样的打趣说法,大街上行走的文化人,不用看胸前校徽,一眼就认出工学院的人。因为他们成天和机器打交道,满身油污习以为常,有时连衣服都来不及换,穿着工作服就在大街上游晃。

  如今,内蒙古工业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教育相结合,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体系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从这里走出的10万名毕业生遍及海内外,成为各自岗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2011年,内蒙古工业大学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综合老专家、老学者、老领导的意见,内蒙古工业大学确定“博学躬行,尚志明德”的校训。

  李一鸣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2013级的博士生,他曾多次在科技创新、自主创业方面获得国家级奖项。去年8月,他所带领的团队在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总决赛中获得团体第13名和两个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博学躬行,尚志明德’的校训,无时无刻不在教导着我们工大人要做品德高尚、知识渊博、言行一致、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他说。

  2011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工作。在转型过程中,领导班子发现,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本科压缩版式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职业院校,不能满足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的诉求,改革迫在眉睫。构建“技能牵引,知识支撑,实践培养,文化熏陶”的育人体系,凝练出具有新时代职教特色和符合学校办学要求的校训,引导和激励师生,势在必行。经过反复推敲,“崇尚实践,崇尚技能”的校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在这一校训的指引下,教师下厂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国有大企业主动上门要人的情况不断出现。江苏常铝股份的副总经理陆芸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踏实、好使。”如今,由该企业董事长点名招录、作为重点技术人才进行培养的3名顶岗实习生,正在江苏常铝包头分公司以实习电气工程师的身份,展示着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有的精气神儿。(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