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来电让代购消毒水?别上当!

22.04.2015  22:26


广州海珠警方打掉一个“消毒水”诈骗团伙


诈骗团伙将街边商铺档口的招牌、广告、名片信息收集起来,利用档主联系方式,成员之间分工,假扮不同角色,对档主实施诈骗。在当前公安机关开展的“3+2”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中,广州海珠警方打掉一个以骗取档主购买消毒水方式实施诈骗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破获海珠、天河、越秀、白云、番禺等地系列诈骗案件11宗,涉案金额22万多元。

帮“校长”代购消毒水被骗四万多元

2014年11月17日上午,在海珠区小洲村做农庄生意的陆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小学的“陈校长”,当晚需要在陆女士的农庄订购几桌饭席。对农庄来说,这无疑是一宗大生意,陆女士十分高兴,当即就与对方敲定了定餐的事宜。

半个小时后,“陈校长”又给陆女士打来电话,说现在学校要搞大清洁迎接上级检查,需要订购一批消毒水,可是自己与原来的消毒水供应商“李太”闹了矛盾,要求陆女士做个中间人帮忙先向“李太”购买消毒水,提供了“李太”的联系电话,并承诺给陆女士赚取中间差价。这是个大客,一定要好好招呼,陆女士一口答应了。

于是,陆女士顺利联系上了“李太”,并到指定的交货地点,支付22800元买了三箱共60瓶的消毒水。此时,陆女士又接到了“陈校长”的电话,称另一个小学也同样需要消毒水,请陆女士再次代为购买,陆女士先行垫付的货款等到他晚上来农庄吃饭时一并结算。于是陆女士再次联系了“李太”购货,又将20000元货款转入“李太”提供的银行账户里。

下午,陆女士拨打“陈校长”的电话,发现电话已处于关机状态,“供应商李太”电话也关机了。这时,陆女士才意识到被骗,于是立即向警方报案。

同样骗局再次上演

就在警方针对陆女士被诈骗案展开侦查的时候,“消毒水”骗局再次上演。11月27日,在海珠区琶洲村做空调生意的彭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某学校校长的电话,称要在彭女士的店里购买一批空调,还与彭女士约好了时间到学校去看场地。后来该名自称校长的男子又来电说,请彭女士帮忙先购买一批消毒水给学校清洁场地使用,还提供了一个消毒水“供应商”的电话。等到彭女士付了4万多元在“供应商”那里买了消毒水后,“校长”的电话就再也无法接通了,而之前一直和彭女士保持密切电话联系的“学校财务”、“供应商”、“送货人”等一干人等,也好似突然全部人间蒸发再也联系不上了,这时彭女士才醒悟到受骗。

打掉家族式运作诈骗团伙

海珠警方将这两宗发案时间相近、作案手法相同的诈骗案进行串并侦查,经过深入走访排查以及对全市此类诈骗案件的综合分析,一个以家族式运作的广东化州籍诈骗团伙进入了侦查人员的视线。

2015年3月23日,经过周密部署,专案组民警在黄埔区茅岗一出租屋内,将涉嫌诈骗的董X佳(男,49岁,广东化州人)及其妻子、儿子、儿媳、女儿等人全部抓获,缴获作案小汽车1辆、银行卡、手机、消毒水等涉案物品一批。

目前,犯罪嫌疑人董X佳等人已被海珠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警方提醒:陌生来电勿轻信,凭空交易有风险

在犯罪嫌疑人的住所,警方搜到了这个诈骗团伙用于登记事主联系方式等各类信息的小本子89本。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这些电话都是他们从市内街边各商铺档口的招牌、广告、名片等收集回来的。团伙成员分别假扮校长、学校财务、消毒水供应商等不同角色,相互“唱双簧”上演“消毒水”骗局。一旦事主上当,付款购买“消毒水”,“校长”、“学校财务”、“供应商”等各个角色就全部关机,让事主无法联系。而那些价格不菲的所谓“消毒水”,只是董X佳等人从街边买来的4元一瓶的假货而已。

警方提醒:此类电信诈骗,手段算不上很高明,只要牢记警方防诈骗口诀“陌生来电勿轻信,多方求证保安心”,稍加留意并不难识破。诈骗团伙之所以能用同样的手段一次又一次得逞,主要还是抓住了事主的心理。以此案为例,犯罪嫌疑人通过事先收集到的档口信息,冒充该区域附近学校的校长,有针对性地以消费为幌子,骗取餐饮店、汽车维修厂、家电售卖点等档口老板的信任,再以代购“消毒水”有差价赚取为诱饵,一步步地引事主上钩,最终骗取钱财。因此,接到此类陌生来电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涉及钱财交易更应多加警惕,不要贸然汇款或与之交易,做到不轻信、不汇款、不转账、不上当。


警方在犯罪嫌疑人出租屋内缴获的“消毒水”等作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