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乱扔垃圾 需要协同治理

17.11.2015  17:28

东城莞温路是靠近东城一中和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路段。由于该路段出入车辆较少,又远离商圈,有人将此地视为垃圾临时处理站,甚至有大批量废弃物品堆砌,将马路封堵。经媒体曝光后,囤积的垃圾已基本清理完毕,道路恢复正常使用。

在垃圾集中处理的当下,居然会产生城市 卫生 死角,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大批量的废弃物堆砌,显然又不是一天造成的,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令人深思。

首先是公地悲剧。鲁迅笔下的阿Q,是我们现代生活仍然无法回避的存在。诚如阿Q所说的,和尚摸得,我为什么摸不得?这个思维的延伸,正是你扔得垃圾,我就放得废物,你能半夜偷盗,我就能打家劫舍。从小范围看,是公地悲剧的形成,从更高角度来看,是公地悲剧的递进演绎,并非人人遵循你扔一块砖我扔一块砖的潜规则,而是你敢扔砖,我就能扔个炸弹。

第二个问题,是城市管理存在责任不清晰的问题。再少车辆、行人经过的路段,都应在市政管控范围内,都应由城市管理部门履责。而迟迟不予正视问题,天天心存侥幸,自然就导致垃圾蔓延,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当然,这里或是因为存在交叉管理的问题,但职责交割不清,是事实存在。

第三,公民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城市文明渐进的今天,在人前做到文明,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许多人都做得到了,但在人后,也就是他律消隐的时候,如何继续绷紧自律的神经,显然需要有效加强。从垃圾能堆成小山的事实来看,周边地区的市民文明修养仍与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程度不相匹配。这固然有待个人素养的提升,也有待职能部门加大文明宣传力度。

无疑,文明是养成的。面对不文明,该如何调动一切引导与教育手段,显然考验一座城市的文明决心,也考验着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城市文明的养成通常可借助教育与惩戒养成。法是用来敬畏的,用于惩戒的。因此,加大对乱倒垃圾的查处力度,必能起到好的效果。除了加大人员的巡查,还应注重提升技术手段。众所周知,东莞多年来推行科技强警,推行天眼系统。这就应该探索如何合理地共享天眼数据,让每一个卫生死角都呈现在卫生管理部门眼中,从而做到查处更有针对性,查处更快捷,让城市管理的无形之法散发出现实的痛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幅提升科技产品的利用率,也是对纳税人钱财的尊重。当然,这或会遭遇一定的技术屏障或者利益藩篱,但一定要看到,东莞除了要保卫文明成果,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摆在眼前,那就是评选历史文化名城。就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个城市因乱扔垃圾而评上历史文化名城的,哪怕它有再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点,与每个人相关,也与东莞的未来相关,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