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桃李】莫道明:致力打造民间智库的实业家

03.12.2014  01:29

  “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将来很有前途啊!”朋友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就在距离考研还有三个月时,莫道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工控学院的保研机会,报考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做出这个决定无疑是冒险的,报考工管要考两门专业课——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可是和工控专业课程打惯交道的莫道明连个管理的概念都没有,要在三个月的时间攻下考研笔试似乎难度颇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莫道明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当时,该专业报名人数超过一百四十人,只招收七人。
  华园“务实、严谨、实干”的作风对莫道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受益颇深。“做一件事情,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还要耐得住寂寞”,母校让莫道明懂得了什么是执着。莫道明说,读书期间获取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学习心得对他以后的事业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成就与“读书”密不可分。

 

钟情于教育的企业家

  已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的莫道明,其创办的昊源集团在房地产、教育、文化创意、物业管理、制药、通信等多个产业都有投资,广州银行大厦、广东省实验中学天河分校、1850创意产业园等知名项目就是他投资开发的。已是天命之年的他,没有放慢脚步、享受生活,而是不断地追逐着新的梦想。
  

 
  受聘南方日报“广东治理创新智库”专家
我特别想当老师,这是我一生的愿望。”出生教育世家的莫道明,一直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对教育事业的情结催生了他心里的一个念头:创办一所外具古典书院风格,内具现代内容及设施的一流学校。于是他创办了现在的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除了广州昊源集团董事长这个身份,莫道明还有一个身份--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董事长。
  学校的建设倾注了莫道明颇多心血,在细节上追求完美使得投资额大大增加,莫道明却不这么认为,“办教育与追求利润本来就是天生矛盾的,做好教育就必须舍得投资。教书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是不可能追究回报的。这几年经常听见一些民办学校倒闭,就是因为这些办学者的眼光过于短视,没有清楚了解到教育的本质,急于谋利而忽略了教育质量。
  对钟情于教育的莫道明来讲,“把自己的学识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所作的社会贡献比当老板要大得多,而我自身的价值也在回馈社会当中得到更大的体现。
  在华工的求学的岁月,不单让莫道明学会了做事严谨、做人勤奋,更重要的是要让他感受到教育的本质。教育,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美,一个学生如果懂得了教育的本质,不单单会和母校产生更深的热爱,而且自然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倾力打造社会治理的智库

  饮水思源,莫道明一直心系着母校的发展,“昊源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昊源优秀研究成果奖励基金”、“昊源助学金”、“昊源艺术基金”、“昊源国际交流资助基金”……从2003年开始,莫道明多次慷慨解囊,支持母校的发展。在学校六十年校庆前夕,莫道明和林晓红校友伉俪决定捐赠人民币6500万元,并与学校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据中国校友网统计数据显示,该笔捐款是当年广东高校接受单笔捐款最高额。
  莫道明判断,随着中国改革和转型不断深化,需要更多的研究机构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加独立、客观、有效的政策方案。然而能提供独立、客观民间视角的优秀民间智库很少。鉴于此,他萌生了打造一所顶尖民间智库的愿望。
  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IPP汇聚海内外知名的学者和实践者,积极回应转型中国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致力于知识创新和专业的政策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有“中国先生”之誉的美国著名学者傅高义、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海内外知名学者来到华南理工大学为师生作报告,都是应莫道明的邀请。“我想整合国内外资源,打造一所全国一流的民间智库,促进中国公共治理。”这就是莫道明的梦想。

 
  莫道明与学者们一起探讨问题

  研究院的名气渐渐从国内传到了国外,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曾打电话给莫道明,希望通过研究院了解中国的社会发展情况。在惊讶之余的莫道明也感到了欣慰,“因为那边告诉我是通过中国社科院在日本的研究机构介绍过来的,说中国能够比较独立客观研究问题的是我们的研究院”。
  成立不到三年的时间,推出IPP公共政策专题研究报告(月刊)、IPP公共政策丛书和政策咨询报告等系列决策咨询成果。成果涵盖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多个领域,为中央政研室、国务院研究室、中央政法委、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广州市委市政府等党政部门及领导提供决策咨询。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正是莫道明加快促进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周,莫道明都要回到华园,“我现在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当客座教授也好,兼职教授也罢,能够回到学校,跟学生们在一起,讲讲课,讨论讨论问题,让他感到非常满足。
  莫道明说,是学校让他做好了步入社会的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心理认识的准备、沟通交流的准备和个人修养的准备。“社会并不完美,但也正是因为它的不完美,才留给年轻人机会,留给我们空间去改造它,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而去回避,只有做好受挫的准备,才能成功。”被华南理工精神激励的莫道明也是这么激励着师弟师妹们,让他们秉持理想信念,一路前行,无论选择如何,都要坚持梦想并为之努力。

 

华园桃李》第10期团队
文    字:许颖
图    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    审:柯宁 孙宏志
总策划:王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