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桃李】魏钢:从华园里走出的将军

21.10.2014  18:55

 

1970年,魏钢被部队送到华南理工大学学习。对于这段求学经历,魏钢总是念兹在兹,充满自豪,“我是部队少有的由地方大学培养的将军,是国民教育体系下的成功案例”。
  从士兵到将军,魏钢的风格被深深地打上了华南理工大学的烙印。对比军事院校的特点,他认为“华南理工大学教的是学习方法和科学精神,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
  这是他对四年华园学习生活的总结,也是他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求真务实
科学测试,怎能不问苍天问鬼神?


  魏刚在华工学的是机械,毕业后也主要从事空军装备工作,华工人的求真务实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今年年初,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的回忆录《职责》刚上市,就在美国政坛引起轩然大波。其中一个和中国相关的轶事,也引起了国人的强烈关注:一向在全球耀武扬威的美国人,竟然像受气的小媳妇一样,不无幽怨地称“中国侮辱了我”。

  歼20战机飞向蓝天

  原来,2011年1月盖茨访问中国时,正逢中国第四代隐形战机歼-20飞向蓝天。虽然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两小时后解释说,这是预定的科学测试,但盖茨却认为,中国此时显示实力,对他是一种侮辱。念念不忘此事的盖茨,把它写入了回忆录。
  “这确实是一次预定的测试。”时任空军装备部部长、具体主持此次任务的魏钢很熟悉事情的来龙去脉。虽然有人提议要考虑外交影响,取消测试,但他却力主继续试验,“天气适合科学测试,老天爷的面子最大,我们怎能不问‘苍天’问‘鬼神’呢!
  魏钢的科学判断得到上级支持,新一代战机在成都成功实现首飞。魏钢说,仅有三个国家研发出了第四代战机。其中,美国开发了两种,俄国开发了一种,中国开发了歼-20和歼-31,已经跻身第一梯队。
  兵者,国之大事。魏钢说,试飞员是和平时期的英雄,随时都冒着牺牲的风险。他要做的是排除一切无谓因素干扰,让战士们尽快摸清飞机的实战性能,为后续的持续改进提供一手资料。


自强不息
越是对我们封锁,越是发展更快


  和外国人打交道,碰到的不都是抱怨,也有真金白银的感谢。
  这涉及到另一个军中利器——预警机。但凡是重要技术,中国都会被卡脖子,预警机也不例外。与英国合作,结果连合同也没能签;与以色列合作,结果在交付前夕,受到美国强力干预,不得不终止。
  古人云,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在魏钢等中国军工人努力之下,中国预警机横空出世,获得九项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力生产预警机的国家。
  中国有的宝贝,“巴铁”也必须有,中国专门为巴基斯坦量身打造了一个型号。为了感谢中国空军的贡献,巴基斯坦为魏钢颁发了一级勋章,由时任总统穆沙拉夫亲自授予。“这个勋章真金白银,我们的军服难以承担重量,为此不得不提前为衣服加上衬底。
  魏钢说,历史经验表明,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必须立足自力更生,不能怀有太多幻想。“回顾以往,越是对我们封锁,越是发展更快。
  在华南理工大学作报告时,魏钢指出,中国航空武器已成功实现系列化和规模化。以预警机为龙头,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加受油机、直升机、教练机等,飞向蓝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航空武器型谱和体系,而且批量装备部队,形成了建制。


深谋远虑
先军后民,先货后客:军用大飞机试飞成功


  在母校的师生面前,魏钢谦虚地称自己是“空军装备的组织者和某种程度的决策者”。近年来,中国军事科技突飞猛进,每一个重大产品背后,都有其建策之功。
  上马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建议,就是由魏钢校友亲自提交中央的。

  魏钢校友和师弟师妹们在一起
  和平时期,8亿袜子可以换一架飞机;战争时期,太阿倒举却非明智之策。大飞机,中国必须有,已成共识,但具体的技术路线却众说纷纭。
  北京某高校提出了一份大飞机论证报告,几百页的报告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先民后军,先客后货”,他们认为民机可通过国际合作获取技术,民机可通过市场支撑获取资金,这个技术路径付诸实施之后,就有了AR-31、C-919和上飞公司。
  “我们则作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其核心理念就是‘先军后民,先货后客’,因为民机的关键技术很难从国外获取,民机即使造出来了也不一定有人敢坐,从而面临市场风险。军队却有意愿、有能力承担风险,通过不断完善客货共有技术最后实现客运。”魏钢说。
  2013年1月26日,运-20在陕西阎良某空军基地试飞成功!军事评论家认为,运-20升空和航母下海的意义同样重大,它是中国建设战略空军和增强远程海外投送能力的重要作战平台,是中国空军从国土防空力量向攻守兼备的空中机动力量转变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军队面向多样化作战任务进行作战能力调整的重要标志!
  2014年10月10日,《财经国家周刊》则传来一则消息:外企吵闹影响进度,商飞大飞机C919延迟交付。有专家忧心忡忡地表示,“中国政府还是要注意谨防重蹈汽车业覆辙,市场被国外占有了,技术却未掌握。


与时俱进
安全边界早已超越自然边界


  作为一个学习工科出身的军人,魏钢深深地为工业的魔力而沉醉,对工业社会形态也深有研究。“中国停留在农业社会的时间太长了,直到改革开放才算真正进入工业社会,但各种观念仍然陈陈相因。
  “就军事而言,安全边界早已超越自然边界。修一道长城,御敌于坚城之下,这是农业社会观念;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工业社会的心态。”魏钢说。
  2011年3月,中国空军首次派运输机赴海外撤侨。空军在苏丹的喀土穆加油后,又飞行了2555公里才到达了利比亚的塞卜哈。这一路,虽有峻山巨海之隔,大漠流沙之阻,绝域殊方之迥,却挡不住空军雄鹰,直抵战乱之地,完成撤侨任务。
  “这样一个任务中央交给空军,反映了对空军的信任,也标志着我们能力的提升,全面维护了我国人民的海外利益。” 魏钢说,这背后的折冲樽俎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观念的突破——突破了那种画地为牢的观念。
  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魏钢作为代表铿锵发言:“国家的利益边界在哪里,军队的力量边界就应当在哪里……国家利益扩展到了哪里,我们的人民到了哪里,人民军队的能力就应该到达哪里。


儒雅博学
中国集邮获奖“大满贯”第一人

 

在华园的岁月里,魏刚身担双重使命,他既是学生,同时又是现役军人。不仅要带领军人同学完成军事训练,还要完成专业学习。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当时担任魏钢班级指导老师的刘树道至今对此记忆犹新,“魏钢是个作风正派、学习刻苦、表现优秀的学生。” 由于各方面表现优秀,在学校党委里,魏钢是唯一一个学生党委委员。

  魏钢校友在校训石前

  虽然当时的校园文化稍显匮乏,但古色古香的校园,功底深厚的教授,却在魏钢的心底埋下了美的种子,并在他此后的军旅生涯中蓬勃发展,蔚为壮观。
  魏钢推崇“工业审美”,提倡艺术要从农耕时代走向工业时代,在他眼中,钢铁之美,有甚于虫鱼鸟兽。飞机作为现代工业的结晶,成为他“审美”的对象。为此,他出版了飞行器画册,主笔《中国飞机全书》,建设了亚洲最大的航空博物馆,让飞行器走向了普罗大众……
  但很少有人知道,魏钢更是一个军旅集邮家,即便在集邮界,他也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大家只知道他凭借《蒙古邮政史》,成为中国集邮者中在亚洲和世界邮展上分别获得国家大奖、国际大奖、荣誉大奖的第一人。
  “集邮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我最看重的是集邮能收藏历史。”在魏钢眼中,集邮是一段“活着”的历史。“每一封邮件所经过的邮路、支付的邮资、使用的邮戳都包含有大量历史信息,综合起来分析,统计规律跃然纸上,就是一部信史。
  魏钢说,研究清代蒙古驿站,才知道经略边疆何等不易;研究外国客邮,才知道邻居如何觊觎我土地;研究民国初年“征蒙”军邮,才知道外蒙古独立实在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研究科布多、乌兰固木、乌梁海等极其罕见的邮路、邮戳,才知道何为鞭长莫及,才知道唐努乌梁海为什么先于外蒙古离去。
  以史为鉴,方知军人责任之重!


  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参与国防建设,是魏钢对师弟师妹的殷切希望,前不久,魏钢走上了《华园讲坛》,为全校师生宣讲国防政策。他说:“国防不单纯是军队的事,国防是国家大事,是关系全体国民生死存亡的大事,高校等科研院所拥有非常优越的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若能与军工相结合,定然能帮助中国国防力量大幅提升。”同时,他也寄语广大华园国防生:“希望你们在校期间认真学好知识本领,立志献身国防事业,为捍卫我们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贡献一份力量!


华园桃李》第2期团队
文      字:王丹平 祝和平
图      片:祝和平(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      审:柯宁 孙宏志
总策划:王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