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警务区荣膺“全省优秀”
桑园警务区全力打造安民、为民、亲民的警务区 本报记者 郑家雄 摄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记者从东莞市公安局获悉,东城公安分局桑园警务区荣获“全省优秀社区和驻村警务室”荣誉称号。
据介绍,全省仅有五个基层警务室(区)被省公安厅授予这一称号。凭借硬件建设达标、警务保障到位、基础工作扎实、辖区治安稳定、群众满意的优秀成绩,桑园警务区从众多基层警务室中脱颖而出,成为东莞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警务区。
桑园警务区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有4万多常住人口,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员多、场所行业多的治安环境复杂的片区。警务区现有7名民警,95名辅警。
面对复杂的治安环境,警务区民警不辱使命勇于挑战,积极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紧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探索社区警务新模式,全力打造过硬警务室和安民、为民、亲民的警务室,谱写了构筑和谐警民关系的新乐章。
全力打造过硬警务区
2013年,桑园警务区以治安联防统筹为契机,建设过硬辅警队伍。
桑园警务区原有治安队员131人,经体检、体能测试、政审等层层筛选并吸收聘用新人,最后建立了一支有着95人的年轻、责任心强的辅警队伍。整合后,队员的平均年龄比原来下降了3岁,整体战斗力也逐步得到提升。
桑园警务区先后与社区“两委”多次协商协调,在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将未能统筹的17名原治安联防队员分流到社区其他岗位,并保留其原有各项工资和福利待遇,确保了全体队员的顺利整合和思想稳定。
警务区积极争取东城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支持,由社区投资装修了新的警务区办公楼,并完善了警务室辅警装备和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
由社区和东城街道办事处共同投资建设了桑园社区视频监控系统。大力推进金玉岭新莞人居住小区、圃梓新村居住小区的治安防范建设。
安民:治安、刑事案件下降10%以上
桑园警务区在开展警务工作中,充分认识到要结合当地民情的实际情况实现警务区安民、保民的重要性,并按照上级规范化建设有关要求,对警务区进行了重新规范,做到样式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
桑园警务区完善了警务区运行模式,实行“一警多能、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警务区民警具体负责本辖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针对不同季节和案发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群防群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流动人口管控等工作,并以重点人口、治安危险分子、违法青少年管理为重点,规范、完善档案,严格实行定期考察、帮教、重点监控等动态管理。
在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上,着力构建以群防群治为重点的“民防网”,并在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组建专职巡逻队,加强路面的巡逻。同时利用社区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的巡逻防范组织,开展对街道、院落、学校、企事业单位、集贸市场等治安突出部位的巡逻防控,预防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使辖区社会面得到有效控制。
对发现的问题做到“三个及时”、“两个不放过”。即:及时报送信息,及时赶到现场,及时平息事态;一个疑点不放过,一个问题不放过。通过开展治安防控,2013年辖区治安、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0%以上。
为民:上门为行动不便人员办证
桑园警务区民警忠诚履行职责,结合大走访活动,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创建平安社区工作,从点滴小事做起,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群众纠纷,倾情打造为民型队伍。
按照“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民警立足本职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坚持每月向社区群众通报工作,接受群众监督和组织的监督,在年度民意测评中,连年满意率达95%以上。
警务区在采取设置警务公开栏、印制办事告知单、悬挂警民联系簿、群众意见箱和报警指示牌的基础上,坚持定期开展爱民服务活动和安全防范教育,坚持做到对行动不便的人员办理证件上门、对群众报警求助上门、调解治安纠纷上门、案件回访上门、宣传法律法规安全知识上门。
今年年初,桑园警务区民警为辖区联华花园城小区一位70多岁的黑龙江籍老人上门办理了居住证及相关社保证明,受到了群众的好评。2013年以来,警务区民警为群众提供各类咨询120余次,为群众做好事32件。
亲民:坚决杜绝“生冷硬横推”
桑园警务区大力开展“换位体察”、“六个一点”活动,全力塑造亲民警察。
该警务区通过“换位体察”活动,让民警进一步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提高服务大局的观念,夯实群众基础,强化服务理念,要求民警必须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注重服务效果,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坚决杜绝对待群众“生冷硬横推”等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问题,改进基层警务工作与社会发展进步不相符、不适宜的问题,教育民警甘当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桑园警务区还积极开展“微笑多一点、脾气小一点、说话轻一点、做事细一点、行动快一点、服务好一点”的“六个一点”服务活动,在警务区设立规范的警务公开栏、警民联系箱,建立警务区定期向辖区群众通报和征求意见等制度,促进了服务工作顺利向前发展。(记者 程癸键 通讯员 管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