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礼:根在新会常挂念 促成家乡多项目

21.04.2016  08:45

  少年时期的梁思礼。 资料图片

  4月14日,91岁的梁思礼合上了双眼。连日来,无论是远在北京八宝山的告别仪式,还是近在江门新会的追思悼念会,都循环播放着老人生前爱听的圣桑小提琴协奏曲。“不要放哀乐,不必悲痛和沉痛”,这是老人生前的嘱咐。

  人们对于老人的敬意和怀念,并不仅仅局限于外界所熟知的身份——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事实上,老人还是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半个多世纪来,他曾参与中国航天历史上的诸多“首次”,位列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光明磊落奉献爱国情怀,鞠躬尽瘁奠基航天伟业”。一副挽联,道尽了梁老“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一生。从漂洋过海报效祖国,到航天领域亲手建起一座座丰碑,再到“生不于此但根在于此”造福乡梓,老人生前的一桩桩一件件事迹,都将在大江南北永远流传。

  2013年6月15日,梁思礼在梁启超纪念中学题词“弘扬梁启超精神 实现中国梦”。杨兴乐 摄

  赤诚心

  “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4岁半时,父亲骤然离世。

  “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梁思礼曾回忆道。

  在成长的历程中,父亲的一句话时常在梁思礼耳边响起:“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梁思礼自己也常说:“爱国,不需要理由。

  对于经历过战争、国难和海外漂泊的人而言,爱国绝对不是一个宏大而抽象的概念。梁思礼见过英租界戈登公园门口挂的“中国人和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目睹过自己的母校南开中学被炸时,日本飞机俯冲而下,一颗炸弹从机体飞出爆炸后烟尘滚滚四处哭嚎的惨状。他始终坚信,有一天,祖国会强大,这里的人民不会再受欺凌。

  历经了在美国的艰难求学,获得无线电硕士、自动控制博士学位后,1949年,梁思礼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踏上了回国的旅途。1956年,他作为第一批专家投身航天建设,并开始了长达60年的航天工作。在这60年间,梁思礼见证了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导弹成功发射,完成了我国长征二号火箭从失败再到成功的艰难转折。

  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目睹“神舟”飞船载人成功,梁思礼的传奇经历记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回国后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能为此奉献一生,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

  与梁思礼共事过20多年的研究所原所长董若环与同事孙凝生在其单位举行的追思会上表示,梁思礼对人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他参与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诸多“首次”,他无愧于父亲的传承和家庭的教诲,用自己的一生和不懈追求实现了报国夙愿。

  2008年,梁思礼专程来到五邑大学进行讲座,主题是中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激励年轻人科学报国。“他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但是在整个讲座过程中,他很少谈自己的功劳,都是在谈其他人对中国航空航天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五邑大学副校长张国雄回忆,“我很清晰地记得,他们那一批科学家漂洋过海从美国归来,为的就是通过自己的知识让祖国强大起来。然而,当时国内的物质条件和科研条件极差,跟他们在美国所拥有的资源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正是凭借着报效国家的精神,用自己从国外学到的技术实现了航天梦、强国梦,让人很感动”。

  梁思礼在美国求学时有位好朋友,他后来留在了美国,并在波音宇航公司任总工程师,还担任过美国民兵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说来也巧,梁思礼也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和中国洲际导弹的副总设计师。这位朋友在美国年薪几十万美元,住着高级别墅,来中国访问还受到隆重接待。有人就问梁思礼的感想,梁思礼说:“如果我当年留在美国,不会比我这位同学差多少,但我是为了服务我的祖国而离开的。虽然我们都研制洲际导弹,但他是为美国研制的,这些导弹曾经瞄准过中国;而我研制的导弹是为了保卫我的祖国,我感到自豪。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