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晓梅:加快建设“云”集聚的第三代园区

21.07.2015  18:01

粤东西北地区要振兴发展,需根据各自不同的地域、产业优势找好定位。具体说来就是粤东加快发展汕潮揭城市群、粤西加快建设湛茂阳临港经济带、粤北做好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经济区。”昨日上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博士带来题为《振兴粤东西北的发展思路》的专题报告,建议阳江全面加强对接珠三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沿海重化产业带,推进大区域合作。

推动粤东西北发展,不仅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珠三角地区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向晓梅认为,产业转移区是加快粤东西北发展的重要载体,既能引导珠三角低端产能向东西北地区转移,又可在粤东西北地区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和配套经济,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如此就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之间形成‘总部—基地’的全新生产方式和产业链条。”她说,这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实现全省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向晓梅介绍,广东经济发展的园区轨迹是:基于专业镇模式的第一代经济空间体系下的镇村工业园是第一代园区;90年代形成了以城市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形态的第二代园区以及与之配套的“中心—边缘”型的第二代经济空间体系。目前,广东区域转移是按照点(主要城市与产业园区)、线(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轴线)、面(块状经济)的空间格局来展开的,从珠三角核心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六市)选择性地转出部分产业,通过“三圈”扩散和“五轴”地理轨迹的有序转移,在全省形成五个各具特色、相互联系、具有明显集聚效应的块状经济新格局。

“‘生产+生活+生态’共融的产城一体化第三代园区,是产业转移园区的转型升级方向。”向晓梅认为,滞后园区规划和基建理念制约了对新兴产业和业态的承接,容易陷入产业的低端锁定,而产城分割的建设模式难于与粤东西北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相融合,则易走上低端城市化覆辙。修编园区规划,分区分批推动产业转移园转型升级。实施政策倾斜,优先支持第三代产业园区建设。她建议,粤东西北地区要转变园区政府合作方式,逐步实现行政退出,同时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开发运营、试行第三方运营机制,引入社会管理职能,加快建设第三代产业园区。“阳江地处粤西,还要打好海洋经济及合作这张‘王牌’。”她坦言,阳江经济三大发展战略中的“蓝色崛起”特别有地域特色,“既然靠海就得有浓浓的‘海味’,要发展特色海洋旅游和海洋农牧业,建设特色沿海城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