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二手房市场有点冷

17.05.2014  08:40

  “你好,是李小姐吗?我是鸿旺房产中介的小张,想问一下你现在房子买到了吗?”周一早晨刚上班,张武把第一个电话打给了此前登记委托买房的客户。

  当得知李小姐还没有找到称心的房源时,张武一下子来了精神,“李小姐,我又帮你选择了几套房源,如果有时间你可以随时约我看房。”然而,电话另一头的李女士略带敷衍地回复,“麻烦你了,有空联系你。”

  随着全国楼市降价的传闻日益增多,很多市民的观望情绪也变得更加浓厚了。记者从梅城一些房产中介了解到,今年一月份至今,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去年大幅减少,一些大型的房产中介凭借其广阔的生意脉络尚能有所成交,但是其中要做的工作则更多了;而一些近一两年开张的“散中介”则面临关门的困境。

   促成交难度不断加大

  随着消费者观望增多,导致我市二手房的交易量下滑,同时促成交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通泰置业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以前,我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迅速联系其他卖主,很容易就能为客户找到一套较为满意的房子,一周左右就能促成成交。可如今,原先一些登记过有意向需求的客户在跟进时,要么是诸多挑剔,迟迟定不下来,要么干脆就委婉地表示目前还不打算买。而卖主们不是被客户的“杀价太狠”惹怒了,一口回绝,就是‘大练蘑菇功’,层层阻击。几个回合下来,即便能谈成,也会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我以前加班加点后还能谈下来几单,可到现在,即便我每天从早上8时忙到晚上10时,也成交寥寥。”

   散中介生存日渐式微

  去年2月,随着“新国五条”出台,因担忧对房产交易差价征缴20%的个人所得税,让很多卖主心急火燎出手,一下子让沉寂数月的二手房市场出现了 “井喷”式增长,那段时间是房产中介的黄金期。然而,同比去年,如今的二手房市场现状让不少当时匆匆加入的散中介们焦虑不已。

  鸿旺房产中介的张先生介绍,他是去年下半年开始从事房产中介的,那时候房地产成交火爆,二手房市场也是水涨船高。在业内朋友的介绍下,他匆匆加入了中介大军。说实话,一开始还真的不错,尽管是新手,但是在他的努力下,每个月都能成交几单。可是今年年初到现在,他只促成交了2套。“想起这几个月的开支都是自己掏腰包,我感觉去年二手房市场的红火就跟做梦一样!”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复杂难料的楼市前景与消费者日益增大的观望情绪,对于这些没什么根基的散中介来说,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但是这种“煎熬”应该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只要挺过去了,或许又能是一个周期的红火。

   专业化才是生存之道

  非理性的房地产的红火促进了众多趋利性的房产中介的诞生,而随着消费者置业的日益理性,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冷热变化,这些逐利的“无根飘萍”必将被淘汰。只有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模式,走专业化、数字化、产业化的道路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

  “现在的互联网这么发达,客户获取信息的通道日益便捷,信息闭塞的时代逐渐远去,甚至有些获取客户的信息比我们专业的工作人员还快,还想像以前那样三两下就搞定的单子已经微乎其微了。”千逸房产中介的廖先生感慨道。

  “因此,在房产中介这个平台唯有把自己变得更专业,服务理念更到位,投资理财手段更熟悉,才能让消费者相信你,跟随你。”景至置业的谢经理如是说。

本栏编写/郑康伟 高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