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创建“五专”模式解困农业服务社会化

26.08.2015  17:20

农户只需要一个电话,我们就可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专项或全程服务,包括农资团购,果园修剪、施肥、喷药、套袋,还有柚果收购等等”,梅县区大平台农业服务队的负责人钟雄泰告诉笔者。像这种提供经营性服务的新型社会化服务模式,是梅州近几年为适应农业转型期培育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服务方式。“我今年60多岁,小孩在佛山工作,家里只有两口子,我有10多亩果园,像我这把年纪,要管好果园体力上吃不消,技术又不够,这几年都叫服务队的技术员帮我管理,花点小钱买服务,省力、省心又不亏。”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村民廖锦玉高兴地说。

这是梅州农业创建“五专”(成立专门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培训专业技术、配套专业设备、提供专业服务)社会化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随着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梅州已形成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与综合服务相协调、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力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梅县区大平台农业服务队技术员为果农传授梅州金柚管理技术。梅州市农业局供图

细碎化经营老龄化趋势呼唤专业化服务

伴随我国“四化”进程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必然绕不开亿万农户分散经营的基本事实。以广东梅州为例,种地群体已逐步演化出两大类:“致富耕山”与“耕山致富”群体。前者是从事其他行业积累了一定资金后集约土地,招聘专业人员,高端规划设计产业,实行规模化生产、企业化运营,有能力成套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参见2015年7月31日人民网《 广东梅州抓“机械化”装备破解农业“用工荒” 》),自我服务能力强。而后者则指一直靠农业谋生的散户,规模小、数量多、土地碎散、财力有限,无力购置大型专业农机解决生产难题。梅州农业人口402万人,耕地面积只有不到250万亩,农村人均耕地仅0.6亩,而且土地流转面积有限,去年统计全市土地流转面积不到14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5.6%。细碎化经营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并将长时间存在。如何解决这一群体的机械化生产等农业转型时期碰到的瓶颈,也就成了当前农业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青壮年向城市、工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妇女化、低质化现象愈演愈烈,土地撂荒、用工荒问题愈发突出。这些因素的叠加影响,严重制约着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建设,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解决农业经营细碎化、从业人员老龄化妇女化等带来的弊病,转变发展和服务方式,成了农业转型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破解这一难题,要以组织化为抓手,不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大力发展经营性服务组织,以服务的规模化、专业化、个性化弥补经营的细碎化,让农业也能像其他行业一样,花钱可以购买农业上中下游全程服务”。刘玉涛面对挑战提出了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广东梅州农业发展与改革探索系列报道之一:广东梅州强势推进“六化三改”破解山区农业发展瓶颈

●转变发展方式——广东梅州农业发展与改革探索系列报道之二:广东梅州农业抓“组织化”牛鼻子探索“谁来种地”问题

●转变发展方式——广东梅州农业发展与改革探索系列报道之三:广东梅州农业五年“信息化”厚积跨入“互联网+”新时代

●转变发展方式——广东梅州农业发展与改革探索系列报道之四:广东梅州“三位一体”差异化品牌战略 铸就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

●转变发展方式——广东梅州农业发展与改革探索系列报道之五:广东梅州农业开创“四类市场” 无缝融合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

●转变发展方式——广东梅州农业发展与改革探索系列报道之六:广东梅州抓“机械化”装备破解农业“用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