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千佛塔寺创建和谐寺观成效显著

17.06.2014  16:19

  千佛塔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区东郊,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占地200余亩,常住僧尼160多人,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僧尼最多的女众道场。2013年,千佛塔寺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受到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的表彰。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爱国爱教,倡导和谐宗教。该寺坚持“爱国爱教”的政治方向,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倡导信教群众做爱国爱教的好信徒、好公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寺院定期组织僧尼参加学习培训,了解时事政治,使教职人员和广大信教群众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爱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能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对于邪教组织和境外敌对势力渗透,能理性辨别,坚决给予抵制、揭露与批判。该寺重视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该寺还利用讲经法会、院内墙报、宣传专栏、博客、网站进行爱国主义和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千佛塔寺住持释明慧(广东省政协委员、梅州市人大常委)利用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的平台和机会,充分表达佛教界的意见和建议,热心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出谋献策。
  二、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建设。该寺严格按照“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修学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管理寺内事务,严格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和《广东省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严把寺庵建设安全关、质量关,寺庵维修、整改扩建和大型佛事活动都能向民族宗教部门报批,遇到问题能主动同当地宗教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寺院逐步建立健全了《消防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文物保护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体制。特别在财务管理上,明确了会计和出纳的职责,并定期向民族宗教部门上报财务报表,向广大僧俗群众公布寺院的收支情况,接受大家的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安全制度方面,能积极配合民宗部门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安全专项排查整治,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检查指导,定期举行寺院消防安全讲座、演练和培训。寺院扩建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在市民宗局的指导协助下,已于2012年底完成了加固补强,经专业单位检测合格,确保了寺院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彰显佛教文化,主动服务社会。该寺是一个注重实修、彰显佛教文化的场所,寺院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具有一定佛学知识、信仰虔诚、修持精进、爱国爱教的年轻僧人到外地寺院进行学习深造,不定期邀请国内外高僧大德讲经弘法。2003年开办佛陀教育培训中心,目前为止已有30多位学僧顺利地完成学业,并踏上了新的台阶。该寺先后举办了禅宗历史文化长廊和禅文化体验周活动,以书画展、禅文化讲座、文艺表演等形式,向人们多角度展示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的内涵,为群众奉献了佛教禅宗历史文化大餐,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此外,千佛塔寺每年春节举办21天祈“世界和平 国泰民安”的华严法会;经常举行大型放生、晒大佛、八关斋戒、祈福息灾的地藏法会等活动;连续举办了8年托钵行脚慈善活动,共募集善款近百万元, 悉数回馈社会,向社会展示了僧众的情操、威仪,体现了关爱自然,爱护生命的利他之心,进一步弘扬了佛教传统文化,树立正法正信正行道风。每逢周末或长假,前来参观礼佛的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为挖掘、提升宗教文化,服务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为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做出了贡献。
  四、弘法利生,热心社会公益。千佛塔寺积极参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热心社会公益,服务社会,为扶贫济困、修桥造路、助残助学等各项公益事业尽心尽力,特别是在帮助鳏寡残疾弱势人群、扶贫助学以及发挥道德教化等作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成立千佛塔慈济会以来,发展会员3000多人,募捐慈善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为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西南省区旱灾、舟曲泥石流等地受灾群众捐款捐物。如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后,该寺即策划举行“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西南旱灾冥阳的两利祈福息灾大悲法会”和主题为“千佛祈福客都大爱”的抗震救灾晚会,当场共筹集资金63万元,为灾区人民献出客都佛教界的一片大爱之心。每年两次慰问梅州劳教所学员;从2000年开始,每星期天开办少儿导读班,暑期举办夏令营;2004年起该寺在嘉应学院设立了“千佛塔寺助学基金”后,连续五年为嘉应学院贫困学生提供每年10万元的助学金;响应省、市“百寺扶千户”的号召,落实10户贫困家庭连续帮扶3年,每户每年资助3000元以上;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和宗教慈善周活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休渔放生、扶贫济困、敬老助残、救灾重建等公益慈善事业,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服务。

  (供稿:梅州市民族宗教局,编辑:宗教工作一处•廖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