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联合市残联及爱心企业回访救助对象

04.12.2014  13:33
昨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本报民生栏目联合市残联、广东嘉应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梅州市一千担酒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回访慰问梅州日报2014年部分残疾救助对象活动。

爱心企业家给谢淼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 (钟智跃 摄) 

  ●本报记者  钟智跃

  昨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本报“民生”栏目联合市残联、广东嘉应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梅州市一千担酒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回访慰问梅州日报2014年部分残疾救助对象”活动。

  首站回访烧伤残疾青年

  梅县区城东镇谢田村的小伙子谢友,年仅25岁。去年12月6日,在外打工的谢友与雇主开车出差,在高速公路上被追尾,车内起火。谢友被送往广州的医院治疗,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据医生诊断,他的身体有47%的皮肤烧伤。

  昨日上午,本报“民生”栏目负责人和广东嘉应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负责人林义德、梅州市一千担酒业公司负责人温健林等来到谢友家中,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

  看到那么多人前来,谢友的父亲谢淼扬动情地说:“多谢大家的帮助,救了我儿子。”现在,谢友已回家疗养。在谢友的卧室里,记者看到,他躺在床上,全身被烧伤的皮肤部分已被植上了新皮。谢淼扬说,虽然植了皮,但还是容易被细菌感染。为了给儿子伤口消毒,谢淼扬夫妇每天都煲好草药给儿子清洗身子,这一过程要忙活4个小时。“他现在可以说话,搀扶着也能慢慢走动。”谢淼扬说,做父母的只有不断告诉他“不要自暴自弃”。

  谢友被评定为肢体一级残疾,现在每月有500多元的残疾补助。但面对高昂的治疗费,一家人仍捉襟见肘。市残联工作人员表示,将尽力而为为谢友争取更多的权益。

  “特别感谢梅州日报!”

  据统计,2014年经本报“民生”栏目报道的救助对象中,有6位是残疾对象。今年6月,“民生”栏目报道了因骨肿瘤而接受高位截肢手术后的五华安流福岭19岁青年张文良,盼望能装假肢重新站立,顶起贫苦家庭大梁,但因高额的装肢费用一筹莫展一事后,引起各界好心人关注,张文良获捐了10多万元,市残联康复医院也免费为他装了假肢。昨日,张文良的母亲陈秀香对记者说,儿子现在的病情已经稳定,但仍需继续化疗,这部分费用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勉强能支持。装上假肢后,张文良还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康复训练。陈秀香说:“之前没想过他还能站起来走路,真的非常感谢梅州日报和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

  今年6月,“民生”栏目报道了梅江区城北镇黄留村9岁男孩罗沐翔,出生在一个父亲聋哑、母亲瘫痪的不幸家庭,而他从小患小儿疝气却无钱治疗一事,事后获捐2万余元,上星期,在爱心企业家的资助下完成了疝气手术。不幸的小沐翔后来还被查出患上黄斑病变,右眼基本失明,左眼仅有0.3的视力。虽然面对各种困境,他仍然乐观。他的奶奶说,虽然沐翔在人前不爱表达,但常会跟奶奶说“悄悄话”,感谢帮助他的叔叔、阿姨们……

  希望更多人关爱残疾人

  今年,根据助困扶残民生实事的计划安排,全市为3000名贫困视力、听力、肢体残疾人免费提供了康复服务,越来越多的贫困残疾人受到了帮助。

  参加回访慰问活动的广东嘉应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负责人林义德感慨道,残疾人本来就艰难,再遇上贫困,更是难上加难,“希望能发动身边更多人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本报“民生”栏目也将继续联合爱心企业家对部分2014年梅州日报救助对象进行回访,了解受助对象的近况,送上慰问品、慰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