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跻身中国报纸融合传播百强媒体

23.12.2016  12:03
通过全媒体中控室集中烹调,可以有效地整合人力、信息、渠道等方面的资源,实现一套人马、多个出口的运营模式,建立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媒体的统一工作平台,在新闻选题、任务布置、内容采编、稿件发布等新闻生产环节实现一体化统筹、协调和指挥,实现了采编流程再造,进一步...

  在刚刚出炉的“2016中国报纸融合传播百强”榜单里,《梅州日报》位列第86位。能够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众多报业“大咖”比肩,成为为数不多的上榜地市报之一,足见本报在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已经“杀出一条血路”,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罗娟娟

  本报全媒体平台传播用户超200万

  今年11月8日,《梅州日报》客户端“掌上梅州”正式上线发布,标志着梅州日报“W.W.W.A.V.T”的全媒体布局全面完成。据梅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负责人介绍,“掌上梅州”依靠梅州日报强大且专业的采编团队、技术团队,每天更新超过300条新闻,重大突发新闻实现24小时全天候传播,让我们纸媒的新闻产生的周期从“天”更替到“秒”,弥补了新闻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在传播业态上的不足。 “掌上梅州”还提供高速路况、交通违法查询、出入境办理、公交路线查询等便民服务,让用户实现“一掌尽览梅州事”,足不出户享受全方位服务。

 

  据了解,2013年以来,梅州日报在深耕报纸的同时,围绕“改革创新、融合发展”这一中心,主动应对媒体格局新变化、新挑战,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上大胆探索,昂首进入全媒体全方位发展时代。3年多时间,微信矩阵、网络视频、户外平台从无到有、迅猛发展,全媒体融合“W.W.W.A.V.T”格局初步建立,网页(Web)、微博(Weibo)、微信(Wechat)、客户端(APP)、网络视频(Video)、终端(Terminal)矩阵纷纷建成,形成了“两报两刊”(《梅州日报》《围龙灯塔》《客家人》《侨乡月报》)、“一网两微一端”(梅州网、梅州日报微博、8个微信号矩阵、“掌上梅州”客户端)的全媒体发展格局。

  如今,梅州网和其手机站的日点击量达20万人次;“梅州日报”官方微博现已成为梅州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微博号,粉丝数有29万;“梅州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国内权威新媒体指数统计中,长期稳居全省纸媒前五、地市报头名,粉丝数达20万人;网络视频项目在腾讯视频平台上的点击量超过750万人次;刚上线不久的“掌上梅州”手机客户端已成为“拳头产品”。

  在线下方面,户外电子阅报栏作为梅州日报公共文化宣传的“新阵地”,已基本完成了对城区范围内的覆盖性建设,在梅城主要干道、公园、学校等公共场所共建成100块阅报栏。同时,5块大型户外T牌今年已投入运营,户外联播平台基本可覆盖全城的路面、公园、学校等公共场所,日均曝光率达150多万人次。

  全媒体中控室实现采编流程再造

  日前,本报全媒体中控室正式运行,成为本报加快媒体融合的又一创举。据了解,全媒体中控室,也叫“中央厨房”,是指将记者采集的素材纳入中控室,进行二次加工和编辑,使之成为新闻半成品,再由各平台根据其传播特性进行再次深加工,最后的终端产品通过不同渠道多次发送的内容生产机制和数字化传播模式。本报全媒体中控室由值班领导、首席信息官/信息官、首席内容官/内容官和网编组(视觉·设计)组成,形成了值班领导统筹把关、信息官分配任务、内容官整合稿件、网编组制作并发布的新闻生产体系。

本报全媒体中控室投入运行。(高讯 摄)

  全媒体中控室的关键词在于“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候滚动发布”。通过全媒体中控室集中烹调,可以有效地整合人力、信息、渠道等方面的资源,实现一套人马、多个出口的运营模式,建立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媒体的统一工作平台,在新闻选题、任务布置、内容采编、稿件发布等新闻生产环节实现一体化统筹、协调和指挥,实现了采编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了传播效率,是融合传播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