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基层群众家门口能挂专家号

27.02.2016  12:05

  过去,平远县石正镇的群众看病爱往县医院跑,去年这一情况有所转变。与前年相比,镇中心卫生院门诊人次增长了7%、住院人次增长近2倍。全镇门诊、住院达2万多人次,实现了“50%病人留在基层”的目标。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一缩影展现了我市医疗服务“大变化”:持续加大医疗卫生资金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我市通过与省级医院、高等院校开展医技合作,增扩建医院、科室,搭建多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方式,培养了更多一线技术硬、全面的医师人才,实现了各级医疗机构技术、人才、设备的升级完善,基层首诊率不断提高,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

   与省医院高校合作培养“名医

  “去年,我市选送了25名骨干到广州的三甲医院进修。”市卫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去年广州选派了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到我市各县(市、区)县级医院挂职副院长,还为梅州市提供了义诊、学术讲座、无偿手术等帮扶服务共15项。市人民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共建了梅州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粤东医院有中山三院的医生“驻院”……据了解,我市不少医院均与省内外知名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医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交流,带动了我市医院专科建设及专科医生的水平提升。

  此外,我市加大了对名中医、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的培养力度,让多层次医师“百花齐放”。据市卫计局统计数据,我市目前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师有591人,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有5名以上全科医师,完成了国家提出“到2015年每个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师”的目标。去年参与名中医师承项目培养对象4人、免费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9人。

   增扩建医院满足群众需求

  目前,我市仅有一间三级甲等医院,群众看病扎堆。为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布,我市加强区域规划,研究制定了《梅州市医疗卫生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围绕“做精市级医院、做强县级医院,做实镇级卫生院、村卫生站”,通过迁址新建、扩建、原址组建等方式改造升级市级以及各县(市、区)的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大病不出县”将不再遥远。

  我市将支持市人民医院打造成粤闽赣边区域健康医疗中心,支持梅州市中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五华、兴宁等县(市、区)创建及增建三甲医院。各县(市、区)医院数量不断增加,特色诊疗建设加强。位于梅州城区内的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二中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平远县、五华县、梅县区、大埔县中医医院整体迁建、大楼改扩建项目或已正式动工或进行前期准备。同时,社会资本也积极参与,创办了口腔、眼科等民营专科医院,去年我市引进广东新南方集团、北京国丰源有限公司,计划在城区江南片、芹洋片分别选址新建2家三级民营医院,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推进。

   优质资源下沉方便患者就医

  “县医院专家每周二、周四下来坐诊,每周四、五全科医生团队为签约的65岁以上老人免费上门体检。”平远县石正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仰平认为,该镇就诊风气的转变缘于让专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近两年,我市在蕉岭县、平远县试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县镇医联体建设,以县级医院带动提升镇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基层群众受惠、看病往外跑的情况随之得到改善。市人民医院也发挥了作为三甲医院的优势和实力,与平远县、蕉岭县人民医院建立市县医联体试点,全面提升了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除了医疗机构,社会机构也积极搭建平台,送医下乡、医博会等活动都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据了解,广东客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市级媒体承办的医博会已连续举办两届,活动内容不仅有各综合、专科医院义诊,送医送药,还有健康讲堂等,两届医博会均有上万人次参加,此类惠民活动受到市民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