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生态水利惠民 实现人水和谐

04.03.2015  20:31

集防洪、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琴江河亲水公园首期工程

经治理后的兴宁市新圩镇石马河溪唇段

  2014年,我市水务工作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省水利厅的关心指导下,抢抓国家和省支持原中央苏区、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开展水利建设大会战为抓手,全面加快民生水利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梅州发展水利事业增添了强大动力。

  【水利大会战硕果丰】27万亩农田受益

  2014年,我市紧抓中央投资计划执行、省级水利示范县项目以及省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三大重点,全力打好水利建设大会战,惠民工程圆满完成。2014年共有232宗民生水利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3亿元。市、县水务部门切实加快中央投资计划执行。至去年12月底,2013、2014年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完成率分别达到98.1%和79.3%,进度居于全省前列。

  省级水利示范县建设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兴宁、五华、梅县区等省级水利示范县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五华县共有121宗工程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6.23亿元,进度在全省15个省级水利示范县中居第一。此外,梅江区则以水利重点项目为抓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破难攻坚,苦干实干,狠抓水利基础建设,启动了白宫河(白宫段)治理、黄寨河清淤整治、黄塘河(扎田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南蛇坑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完成了黄塘河(扎田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应急段建设,变水患为水利。“该区已基本完成2013年度重点县和三宗小型灌区改造任务,2014年度重点县建设也正稳步推进”。为建设“首善之区、幸福梅江”提供有力的水务支撑。

  民生实事水利工程项目一直是水务工作重点内容。去年,我市的省十件民生实事水利项目全面完工。列入2014年省十件民生实事的6宗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市级财政投入配套资金3232.4万元,已在去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如期兑现承诺,以实绩实效取信于民、实惠百姓。平远县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水利问题,实施完成了9宗千亩灌区改造工程,工程涉及4个镇32个行政村,工程总投资4112万元,整治渠道137公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57万亩,受益面积3.2万亩,受益人口为4.46万人,解决了项目区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当地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丰顺县则不断巩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2014年度省下达该县移民扶持资金923.12万元,至目前按政策兑现发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到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资金699.99万元,目前在建工程有11宗。 

  通过2014年水利建设大会战,我市112公里中小河流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改善农业灌溉面积8.85万亩和18.58万亩;改善3200户1.45万水库移民的住房条件;新增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日;投资20353万元、装机78945千瓦的60宗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落实动工建设。水利基础建设有力地支撑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能力不断提升。

   【三防工作有实效】完善防洪体系提升减灾能力

  我市按照省防总的统一部署,进一步落实三防工作责任,实现安全度汛目标。去年,大埔县筹资15572万元,10宗重点水务工程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其中,以“生态治理”新理念完成西河镇漳溪河护岸加固工程建设,不仅使西河墟镇置身于绿水环抱中。在2014年5月份的暴雨洪水中,漳溪河(西河镇段)洪水位降低了20~30厘米,治理成效明显。概算总投资3705.68万元的丰顺县城榕江北河左岸汶水桥至罗湖桥段防洪应急抢险工程于2014年6月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完成运行移交,有效地保障了城区的安全度汛。五华在2013年“8·17”特大洪灾中,近40万人受灾,47座桥梁被毁,水毁道路156公里,公路中断23条、32处,损坏堤围43处11.6千米,10.7万户断电。洪水退去以后,五华县派出8个工作组到各水毁基础设施现场,制定修复方案,对受损严重、影响较大、群众要求最为迫切的水毁河堤、山塘、水闸等水利设施优先组织应急抢险修复。至目前,该县共投入6000多万元,基本完成241宗水毁水利工程的重建修复工作。同时,该县专门成立河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把琴江河、五华河干流和县城河道作为整治重点,以县城“两江六堤”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示范带动各镇河道清淤清障清违工作。目前,该县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完成河道整治62公里,拆除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8000多平方米,拆除“鱼生船”28艘,清除竹木560亩,菜地320亩,清除淤积滩涂地2.4万平方米。近年来,五华投入1.9亿元,对县城下坝堤、员瑾堤、澄湖堤、上坝堤、水中堤等进行堤路升级改造。同时,结合流域地段的实际,充分利用好滩涂地,升级改造人行道或修建休闲小公园,变水患为水利,改善人居环境。目前,集防洪、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琴江亲水公园首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也将于春节前建成开放。

  我市按照省防总的统一部署,进一步落实三防工作责任,实现安全度汛目标。我市坚持抓早、抓实、抓细,进一步落实三防工作责任,建立了全市三防责任人管理系统,实现了三防责任人分级动态管理。各级三防部门认真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充实防汛抢险物资,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我市防汛抢险民兵轻舟机动五大队由原5个分队扩至8个分队,在编人员300人,配备冲锋舟46艘,实现了防汛抢险民兵轻舟队伍在我市各县(市、区)全覆盖。全力抓好山洪灾害县级非工程措施(二期,建立了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和市、县、镇、村四级预案体系),加密了水雨情监测站点,受山洪灾害威胁的镇、村、组配置了预警报警设施,形成监测、预警、抢险救灾快速反应体系。

  【推进水利改革】打造服务型水务

  2014年,我市深入推进水利改革,着力完善机制体制。如期完成全国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蕉岭县试点任务,积极推进平远县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蕉岭县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进一步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健全管护经费和人员经费的保障机制,全力打通水利工程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蕉岭县抓住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的契机,扎实推进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以“小水改”催生大效益。2014年12月,由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组织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绩效考核评价中,蕉岭县实施完成了对全县范围内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任务,达到了改革目标,工作模式和成果可为以后在全省推开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起示范带动作用;并以90分绩效得分,成为全国首个通过考核并获评优秀等级的县。

  为增强梅州城区扩容提质的水务保障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水务局积极推进梅州城区水务项目水务体制改革,引入有实力和具备专业资质的省属国有企业广东粤海控股有限公司,合作运营及投资开发梅州城区供水和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合资公司(梅州粤海水务有限公司)于9月30日挂牌运营,目前,由该公司建设的江南污水处理厂二期(5万吨/日)己建成投入运行;江南水厂复产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通过改革合作,可解决梅州城区水务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减轻政府对公共服务投入压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供水安全,满足梅州城区扩容提质发展需求,实现合作双方互利共赢。

  【收官之年新展望】突出抓好5项重点工作

  2015年是实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三五”水利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市水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治水部署,扭紧我市加快振兴发展的中心任务,落实原中央苏区、粤东西北地区“两大政策”,着力在加快民生水利建设上下功夫,突出抓好5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抓好“两大”政策落地。

  结合我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谋划、策划一批关系我市振兴发展全局、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水利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不断夯实我市加快发展的水务基础。

  (二)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建设。

  全力实施计划总投资25.13亿元的230宗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加快高陂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梅南水利枢纽、平远凤池水库、丰顺龙峡水库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尽快启动梅州革命老区水土保持专项规划、国土江河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兴宁市东江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县以上城市防洪工程、五华益塘水库功能调整、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梅州城区新水源工程方案论证,尽快完善专项报告。全面推进省级水利示范县、中央和省财政小农水重点县、病险水库险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农村水电增效扩容等项目建设,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热潮。

  (三)突出抓好三防工作。

  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防强台风,进一步强化三防行政首长负责制、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及早部署汛前安全大检查,切实加强基层三防能力建设,确保今年安全度汛。

  (四)突出抓好水利建设管理。

  积极推进水利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五)突出抓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专项工作。

  我市未来5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河道清违、清障、清淤(简称“三清”)专项整治行动。这次治理的河长将达2000公里,匡算总投资约40亿元。我市将把生态治河理念落实到项目前期和工程建设管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将工程设计方案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考量,注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截污排污等有机结合,充分考虑生物环境和栖息空间要求,因地制宜地采取治理措施,并有选择地建造一些亲水平台、休闲旅游、文化节点等设施,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将中小河流治理成集防洪排涝、自然生态、亲水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景观河道,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利和水畅其流、固岸减灾、自然生态、人水和谐经济社会的治理效果。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
南方日报:广东未来7年将完成 基干林带造林36万亩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进 通讯员/林荫)18日,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议透露,从2019年起,我省将正式启动实施新一期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19—2025年,全省将完成基干林带造林36.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