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二

10.09.2018  16:39

梅州大地,群山起伏,静水深流,资源丰富。“绿色”一直是这片热土的主色调。作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我市近年来以构建现代交通和信息基础为支撑,以发展绿色产业为主导,致力提升城镇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厚植生态人文优势,绿色发展基础有效夯实。在日前发布的“广东省2016年度绿色发展指数计算结果”中,梅州市名列全省第二。这是对梅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肯定,也为今后我市建设生态功能区先行地、当好绿色发展引领者提供了强大动力。


●首席记者  罗诚浩  见习记者  江婵

生态环境优美 绿色发展潜力巨大

森林覆盖率全省居首

从梅城出发,沿着S223线前往阴那山,梅江两岸风光迤逦,沿途新能源公交车来回穿梭在这条远近闻名的旅游公路上。阴那山是粤东的胜景名山,这里山势雄迈,绿植苍翠,泉石清奇,美不胜收。

去年,广东阴那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获得国家批复成立。至此,我市国家级森林公园增至5个,其余4个分别是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雁鸣湖国家森林公园、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镇山国家森林公园。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824.01万亩;森林覆盖率75.06%,位居全省第一;林地绿化率97.7%;建立森林公园158个,自然保护区50个(其中省级6个)。全市有6个“全国绿化模范县”(单位)、7个“省林业生态县”、46个市级生态镇、794个生态村。

地表水水质优良率90%

梅城的芹洋湿地公园每天都有众多市民前来游玩。这个人与水、人与自然有机结合的湿地公园,是梅州近年来生态公园建设的典范。“在设计时,就规划将原有的江中绿洲打造成生态鸟岛。”梅江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梅江优良的水质,为湿地公园打造人水和谐的景观提供了条件。

不仅是梅江,近年来我市通过中小河流整治,10个省考核断面(含3个国考断面),除榕江北河永安桥断面年均为Ⅳ类水质未达到Ⅲ类考核要求外,其余9个断面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到或优于Ⅲ类)为90%。“其中我市与潮州交界的韩江赤凤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韩江成为广东省水质最好河流之一。”市环保局工作人员称,全市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在Ⅲ类及以上,达标率100%;5个地下水点位水质均为良好级别,无极差点位。

城区空气质量全省第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能源利用率,大气环境明显改观。2017年,梅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2%,位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六。

去年全市加强扬尘污染控制、秸秆禁烧等工作,多次组织开展城区大气污染防治整治行动,重点高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改造,3家造纸企业共6.72万吨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2家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家电厂均配套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6家日产2000吨熟料以上的旋窑水泥厂脱硝效率稳定在60%以上。“加大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力度,2017年全市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133台409.5蒸吨,全市10蒸吨以下锅炉基本完成整治。”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

完善环保设施 城乡环境大为改善

在五华县转水镇,花园式的污水处理厂已经试运行。走进厂内,花草树木基本覆盖了整个厂区,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座污水处理厂。每天,转水镇周边3万多群众的生活污水通过数公里的管网收集到这里处理。据五华粤海公司相关负责人黄欣介绍,转水镇的污水处理厂按照高标准建设,日处理能力1000吨,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实现在线监控。如今,五华仍有10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在建,总投资约1.6亿元,到年底镇级污水处理厂将覆盖所有镇。

五华县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是我市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的缩影。至目前,全市共有29个中心镇和沿河镇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2万吨。全市计划至2019年新增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3座,日处理能力合计13.9万吨,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此外,目前全市共建成运行11座县(市、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合计34万吨。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城乡环境整治的重点和难点。全市各县(市、区)已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并投入使用,111个镇(街)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2042个行政村全部配备垃圾收集点。截至2017年底,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自然村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5.08%,分类减量率达54.37%。至2017年底,全市74个镇级垃圾填埋场有52个已封场停用,其中已完成覆土复绿的有41个,已开展下游地表水监测工作的有14个。

努力探索创新 做好“生态+”文章

梅州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谋划发挥区域功能和发展生态富民强市产业上,让良好生态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

在大埔县湖寮镇双髻山蜜柚种植基地,满山遍野的蜜柚让人垂涎三尺。近年来,大埔县通过打造绿色产业品牌,着力抓好蜜柚产业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2017年,全县蜜柚种植面积22万多亩,产量25万吨,产值9.86亿元。大规模种植带来了产量增加,让广大蜜柚生产企业有了信心发展精加工产品。以顺兴蜜柚精加工基地等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正在探索蜜柚全果综合利用,开发柚子健康食品、柚子护肤品、生物提取精油、蜜柚果胶等深加工系列产品。大埔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精加工产品带动了蜜柚的出口,2017年,大埔蜜柚加工包装出口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达1万吨,出口额4000万元。

在梅县区,围绕金柚、茶叶等产业做大做强现代绿色农业,构建产业与生态环境相适宜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展开。梅县区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梅县区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不断增强金柚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能力,在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金柚种植户可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雁洋镇这个以旅游闻名的小镇,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金柚、茶叶等农副产品销售红火,走出了一条集生态、文化、旅游、农业于一体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了国家级特色小镇。

在蕉岭县三圳镇,富硒土地正变成农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当地仅用短短5年时间,引进投资涉农经营主体达55家。市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市与广东省农科院签订框架协议,共建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市。根据协议,双方成立重点产业全产业链科技服务专家团队,进一步提升梅州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能力,因地制宜打造“梅州农品”“梅州山品”“梅州硒品”农业品牌,助推梅州走对走实生态富民强市发展新路。

类似三圳、雁洋发展绿色产业的行动,在我市各地正在广泛开展。近年来,我市依托山水人文资源做好生态文章,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培育绿色低碳新型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逐步打造成绿色富民产业体系,进一步夯实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绿色发展指数

链接

绿色发展指数由哪些方面构成?梅州在哪些方面优势明显,哪些方面处于劣势?记者采访了市统计部门工作人员。

据介绍,绿色发展指数由6个分类指数、55个二级指标加权平均计算而成。6个分类指数分别是资源利用指数、环境治理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生态保护指数、增长质量指数、绿色生活指数。

根据统计数据,我市在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方面表现突出。比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万元GDP用水量下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劣V类水体断面比例”“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等指标上优势明显。

综合来看,梅州在增长质量指数、绿色生活指数方面还略显不足。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低端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另外,我市的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单薄。

废弃石场蝶变

4A级旅游景区

经典案例

梅江区三角镇东升村原有棺材潭石场和东升石场,因长期开采,山体植被遭破坏后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两个石场关闭后,砍伐、毁林、山体挖掘、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一系列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山体排洪泄洪能力、土壤肥力,植物发育和边坡稳定性等造成极大威胁,容易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为改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我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采取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把废弃石场纳入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由广东鸿艺集团对废弃矿山进行开发式治理利用。

项目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环绕山体分层规划,最大限度维护原有山体地形地貌,采取科学的“生态恢复”再生方式,因地制宜规划建造具有客家民俗文化特色的亭台楼阁等景观建筑,使原来遭严重生态破坏的的荒芜山岭变得郁郁葱葱,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客天下旅游产业园)。

治理废弃煤矿

产生生态效益

槐岗煤矿位于梅县区程江镇槐岗村,矿区面积逾5平方公里,是上世纪70年代开办的国有煤矿。2005年,广东省全面退出煤炭行业,该煤矿政策性关闭,当时槐岗煤矿主要存在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煤矸石固体废弃堆和采空区安全等隐患。

煤矿关闭后,原采矿权人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清理了地表固体废弃物,对地面塌陷和露天采坑进行回填。经清理场地恢复地表环境,种植了几百亩桂花树及少量其他名贵树种,并将附属建筑物改造为木材加工厂区。通过实施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消除了废弃矿山安全隐患,达到了明显的复垦复绿效果,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也提高了废弃矿山的土地利用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
南方日报:广东未来7年将完成 基干林带造林36万亩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进 通讯员/林荫)18日,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议透露,从2019年起,我省将正式启动实施新一期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19—2025年,全省将完成基干林带造林36.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