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重实体兴实业创新驱动发展

31.08.2016  13:06

广梅产业园是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核心区,也是我市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

  今年以来,我市出实招、抓实效,实体经济企稳回升,新业态加速发展,经济增长动能不断增强。然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渐显疲态,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

  在8月19日召开的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上,梅州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提出切实把经济工作重心转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梅州实际,强化“重实体、兴实业”的理念,致力发展新型工业,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搞活民营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推动梅州加快振兴发展。

  扫描

  实体经济企稳

  增长动力不足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扭紧 “三大抓手”,聚焦“一区两带”建设,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落实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以来,一系列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战役”在我市全面打响,短时间内实体经济企稳回升,电子商务、全域旅游、现代金融等新业态加速发展。

  据统计,今年1至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14.99亿元,同比增长1.8%;规上工业企业434家,比去年底增加41家;外贸进出口总额85.59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居全省第3位;全市省级园区(含集聚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7.68亿元,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276.82亿元,同比增长7.1%;引进合同项目75个,项目履约率54.6%;全市电商成交额72.5亿元,同比增长85.2%。

  成绩令人鼓舞,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市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渐显疲态,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亟需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接下来,我市将强化“重实体、兴实业”的理念,从企业主体建设抓起,从生产端入手、从供给侧发力,优化要素配置,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经济振兴发展;努力打造标杆企业,积极推动企业技改,主动建设产业平台,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搞活民营经济,壮大县域经济。

  实例

  创新发展撬动

  新兴产业勃发

  “公司发展的关键点就是技术研发的关键点!” 广东金森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庆林说。自从2012年试产成功并被列为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以来,金森林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今年上半年产值已达2000余万元,与去年整年生产总值持平。

  这家在创业初期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短短几年就发展成为环保耐磨新型陶瓷刹车片行业的领军企业,其秘诀就在于“创新+研发”。“随着产值增加,我们在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让公司实现快速成长。”王庆林说。

  记者在该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有的在生产线上赶订单,有的在检测成品,现场一片繁忙,但井然有序。

  生产厂长张龙说,他们从2012年开始研发生产陶瓷刹车片,当时市面上的石棉刹车片普遍存在污染高、寿命短等问题。为研发环保、寿命长且性价比高的产品,该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在摩擦材料符合纤维颗粒制备方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产品上市后备受欢迎,迅速打开了市场。目前,该公司产品远销山西、河南等地,并成功“冲进”上海公交的“大市场”。

  金森林公司通过研发实现华丽转身,是我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不断发挥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引领和驱动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我市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积极争取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强产学研合作,助力创新企业发展。

  为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服务体系,我市出台了《梅州市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实施办法》等政策,全方位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我市共有56家高新技术企业,共争取到省技改资金2.33亿元,有187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256名科技特派员与我市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11家机构进行了众创空间登记,5家机构进行孵化器登记。

位于广梅产业园的梅州金森林实业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成为新型陶瓷刹车片行业的领军企业。

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图为园区新建成的污水处理厂。

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园内工厂林立,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丰顺泰昌电声元件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机器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亮点

  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春天

  我市将形成“1+N”政策体系

  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邀请50多名“重量级”企业家,共商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大计,讨论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梅州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民经26条”)。该政策是近年来我市关于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政策性文件,社会各界对该政策的出台实施充满期待。

  记者梳理“民经26条”发现,政策内容分为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强化组织保障六大部分。其中,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主要从优化财政扶持资源配置、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全面提升产业政策精准度等方面,明确了财政扶持资金的总额、扶持方向和方式。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主要从鼓励民营企业扩产增效、支持“个转企”“小升规”等方面,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提档升级、发展壮大。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部分从大力打造“双创”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政策支持措施。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部分从支持企业直接融资、信贷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

  “该政策出台后,将转变企业扶持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对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市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政策出台后,我市相关部门还将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配套管理实施办法,形成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N”政策体系。

  “‘民经26条’出台后,梅州民营经济发展将迎来春天。”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远喜说,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大环境下,我市出台新政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彰显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提振了企业家们的信心。他认为,新政中有关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的条款,将有力推动我市企业到主板、中小板、新三板等上市融资,实现做大做强。

  “新政出台后,将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实现轻装前行。”广东振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平对“民经26条”中关于降低企业成本、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内容十分关注。

  市领导“一对一”精准服务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企业服务工作,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近年来,我市实施了市领导联系挂点重点工业企业制度,“一对一”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梅州国威电子有限公司便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深圳国威电子有限公司由我市杰出乡贤梁锡光先生创办,是深圳市认定的高新技术明星企业。2007年,承接深圳国威电子有限公司的产业转移基地——梅州国威电子有限公司落户东升工业园。随后,深圳国威响应“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的号召,将深圳的生产基地和信息产业园整体回迁至梅州。在此过程中,时任市长的谭君铁多次到企业现场调研,了解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并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梅州国威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相关部门还对国威新上无绳电话机智能制造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协助,协调市环保局指导做好环评工作。目前,企业环评已批复,技改项目已投入生产。此外,该公司在新建员工宿舍和配套设施、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协助。如今,该公司生产线从2007年的10条增至20多条,厂房从4座增至10座;去年产值超过11亿元,税收3414.11万元。

  行动

  多措并举出实招兴实业

  随着进军号的吹响,我市各县(市、区)和主要职能部门围绕“重实体、兴实业”理念,纷纷出实招兴实业,全力谋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

  出台政策扶持发展

  “我们将以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核心任务,修改完善《梅州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争取早日印发实施。”市中小企业局局长涂礼俊说,该局今后将利用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促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等融资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服务体系为重点,主动谋划一批服务项目,组织办好梅州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兴宁将通过结构性调整,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兴宁市委书记陈志宁说,该市计划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办法》,每年安排约6000万元扶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支持企业加快技改和创新、加强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提升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宽融资渠道;推进用地管理创新,扩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优化结构完善平台

  “我们将强化‘重实体、兴实业’的理念,坚定不移发展以新型工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王健说,该局将大力推进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努力将集聚带打造成我市加快振兴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重大支撑平台。他说,将多措并举发展实体经济:认真做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加快集聚带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报批工作;落实好事后奖补等政策,引导企业通过技改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工作,做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小升规”工业企业给予奖励,引导更多小微企业上规模。

  “在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整体规划框架下,我们以畲江产业园、水车产业园和城东白渡产业园‘三园合一’思路,规划建设了60多平方公里的梅县产业集聚区,承担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实业发展重任。”梅县区委书记张文广说,今年上半年,梅县产业集聚区的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比增均超过20%。接下来,该区将继续聚焦产业和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商贸物流等四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

  支持技改发展实业

  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表示,该县将加大工业技改投资力度,在用地和资金方面为企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扶持引导培英、泰昌、汇威等龙头企业推进机器换人和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打响丰顺电声品牌,加快创建“中国电声之都”。

  五华县委书记范宜军说,该县将继续围绕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目标,坚持推进产业共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企业落户,鼓励乡贤回乡投资,主动融入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坚持发展新型工业,努力打造标杆企业、龙头企业,培育主导产业,推动五华加快振兴发展。

  梅州“民经26条”核心内容(拟出台)

  2016-2020年,市财政将在整合现有产业扶持资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总额20亿元,用于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每年安排3亿元,设立政策性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

  ●每年安排补助、奖励、贴息类专项资金1亿元,全面提升产业政策精准度。

  ●每年安排促进外经贸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每年安排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专项扶持资金500万元,支持企业“上网触电”。

  ●每年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为创业者和创新企业提供社会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

  ●支持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香港和境外上市融资。

  ●每年安排服务平台建设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支持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策  划:张德祥  黄山松   统  筹:李锦让

  撰  文:曹优生  郑炜梅  刘晓娟  范  斌  马健祺

  翁尚华  许国义  卢胜文  钟思婷  张炳锋

  摄  影:连志城  高  讯  林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