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8.08.2014  13:04


黄遵宪纪念中学课改后的新教学方式让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近年来,梅江区积极巩固和发展“广东省教育强区”成果,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义务教育方面投入将近两亿元,或于年内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办学水平

  在水白中学的一节物理课上,老师用先进的多媒体电教平台为学生们演示声音产生的原理,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广受师生们的喜爱。以前农村学校因条件限制,各项教学设施设备都较为缺乏,实际教学成效不太理想。如今,这一现象已成为了历史。笔者走访发现,该区农村学校的电教室、生物物理化学仪器室里先进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城乡学校的教学设施实现同等化。

  梅江区下大力气建设完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据统计,近3年来,该区共投入1亿多元用于校园、校舍、运动场建设和维修,新增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改造建设运动场8座;完善辖区内学校计算机室、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教学设备设施,新建教学实验室50多间,全区中小学多媒体电教平台课室覆盖率近90%。

  教师轮岗支教  助力农村发展

  “城区学校的支教老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农村广大师生受益匪浅。”水白中学有关负责人说。在该校初二级的一堂数学课上,来自联合中学的熊老师正在为学生们讲课,已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他要在农村学校支教一年以上,为正式聘任做最后准备。高级教师聘任前先到农村地区支教,成为梅江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措施。

  为破解城乡教育二元化难题,梅江区积极探索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教师支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建立并实施辖区中小学正副校长定期轮岗制度,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促进优质师资共享。近两年来,梅江区城乡学校校长轮岗及教师支教交流共300多人,有力提升了农村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 提升学生素质

  “课改就是要改变传统‘先教后学’的做法,培养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询、善于提问的能力。”在黄遵宪纪念中学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林老师正与科组教师们交流课改心得。与以往“老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听课”的方式不同,林老师让学生们分组围坐一桌,围绕他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据了解,梅江区已在辖区中小学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了真正让课改改出成果,该区通过组织教师进行课改专题培训,让他们认真解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时期的课程改革目标、内容、措施。同时,建立教研共同体,积极开展县域、校际教研活动,促进教研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和论文、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著书立说。

  如今,全方位、立体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高考全区本科入围人数比去年增加近200人;中考全区平均总分增加了近20分,入围重点中学分数线人数共900多人。

  (钟兴明  曾仕谦  郑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