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梦想迎接“十三五” 东莞人的商机就在这里

01.12.2015  13:03

东莞时间网讯 2015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波澜壮阔的“十二五”画下完美的句号,未来五年尽情去畅想。

这五年,东莞这座城市经历过太多的辉煌与诽谤,初心不改;这五年,东莞的每一个市民都有值得记录的欢乐和泪水,矢志不移。

终究,所有的所有都过去了。

人应该往前看,一座城市更应该往前看。这里是千万人的生活家园,这里也承载了数不清的情怀与梦想。

想一想过去五年“三重项目”遍地开花,“三大增长极”已是明日之星,“亿元写字楼”如雨后春笋,城市文明充满生机。

所有的数据不需要一一赘述,老百姓的体会就是最好的注脚。

怀抱梦想,迎接我们的“十三五”。那里有城市治理、大众创业、智慧城市、绿色东莞、创新 经济 、外贸发展。每一个关键词都蕴含着无限商机,愿有梦想的人都跟这座伟大厚实的城市一起去追逐。

东莞市民霍健锋先生家屋顶的光伏电站。通讯员袁绮雯摄

关键词:绿色生活

霍健锋:从电视里看到光伏发电商机

“当初真的没想太多,就想既能环保,又能省点电费。”土生土长的中堂居民霍健锋说,发掘出居民光伏发电的商机也是无心插柳之举。

去年,霍健锋无意中了解到房屋光伏发电技术,立即萌生了在自家落地的想法。今年年初,他就把想法变成了现实,在自家屋顶建了8千瓦光伏电站。不仅正常发电供自家使用,盈余电力还并网发电,家里电费大幅下降之余,还领到上千元的光伏购电款。

事实上,东莞也有意在环保绿色生活上进行谋篇布局。霍健锋的屋顶光伏电站成为东莞第一个获得国家补贴资金的居民光伏发电项目,也是广东电网第一户。对于项目的前景,霍健锋非常看好。

看电视看出了商机

跟很多本地居民一样,霍健锋一家三口住在自建房。霍健锋家的自建房共有三层,每层都有近百平米,宽敞舒适。

不过,别看房子外表跟普通自建房没啥区别,但是内里可大有乾坤。在霍健锋家的顶楼天台,有个银灰色的“遮光棚”,走近一看原来是由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串联搭建的屋顶光伏电站。

这个“遮光棚”不仅能发电,人还能在棚下乘凉,好不惬意。

说起建设屋顶光伏电站,霍健锋居然是从电视上得到的启发。去年,霍健锋在家看电视,无意中看到外省电视台对别墅装设光伏电站的报道。“不仅可以满足自家用电,还能享受国家相关政策补贴,还可以并网领取电费,挺划算的。”霍健锋说,建设屋顶光伏发电站的想法就在他的脑子里扎根了。

霍健锋说干就干。他马上上网查询光伏发电的资料,到处去打听物色屋顶光伏发电企业的信息。“也跟太太商量过,我觉得这是个商机。”霍健锋说,太太也很支持他的想法。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属于新兴项目,在南方普及率很低。“找了很久,终于物色到深圳一家公司有做屋顶光伏发电的。”霍健锋说,自己马上致电公司咨询。为了考证了解市场情况,霍健锋还约上好友驱车去深圳的公司实地考察。

投入7万试水光伏发电

霍健锋最后拍板:装。虽说整个项目7万元的费用投入并不低,霍健锋还是觉得值。

霍健锋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按照东莞平均每年约1014小时的有效光照时间,一块光伏面板一年可发电约250度。霍健锋家屋顶共有100平方米,光伏电站只占了约50平方米,整个光伏电站用了32块光伏面板,一年可发电约8000度。自用之余,还可以将剩余电量上网,卖给南方电网。

跟普通人家一样,霍健锋家里有冰箱、空调、电视等家用电器。光伏发电能保障供电吗?霍健锋说,他把全家电器全部同时开启,供电一点问题都没有。平时,霍健锋的家庭用电就挺高的,以往每个月电费要五百元左右。而自从建了光伏电站,自发自用剩余电量上网后,现在每个月霍健锋只需缴纳一百元左右的电费。

不仅如此,霍健锋还领到了供电局部门支付的购电款1435元和代为垫付的国家补贴资金1880.8元。

霍健锋表示,现在家里白天一般使用光伏电站发的电,盈余的电力还能并网供电,晚上家庭则使用市电,“光伏发电用起来和市电没有任何区别,电压稳定,平时也不需要操作打理,非常方便。”尝过了光伏发电甜头的霍健锋认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值得推广。

专家建言

中山大学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林江:

打造绿色产业链,东莞大有可为

“这个项目从国家政策支持和环保大环境而言,前景很好。并且,项目投入也不算太多,实用性很广,接地气,看上去市场需求很大。”中山大学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

在以往的商业案例中,不乏技术好,项目好,最后失败的例子。但是,并非好项目就能成功立足于市场。林江认为,更重要的是配套的商业模式、项目模式、技术模式的创新。

林江认为,在“十三五”期间,“绿色”二字东莞大有文章可做。要想把绿色经济做成产业,甚至打造产业链,东莞得好好思考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