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时代》亮相上海是汉剧的华丽转身

25.03.2016  11:13

  ■ 邱发平

  本报报道,22日,我市首部原创汉调音乐剧《梦@时代》亮相“2016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这是《梦@时代》首登上海文化广场的舞台,吸引了上千名观众购票进场观看。

  在文艺类别、娱乐媒介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传统戏曲日益式微是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每种文艺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关键是如何把握时代的发展潮流、了解受众的审美情趣,突破创新“瓶颈”,从而赢得一席之地。我市首部原创汉调音乐剧《梦@时代》经过数场演出,广受好评,近期作为地市级原创作品首登上海,更是能让人“坐得住”,感受汉剧焕发的新活力。

  《梦@时代》作为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进行文艺院团改革后推出的又一创新力作,它的成功演出不但弘扬了我市的客都文化,而且证明了改制激发的市场活力,创新动力;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以往单调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汉剧+音乐剧”的手法,在充分尊重传统的前提下,融入现代歌曲元素,这种创新突破可以说在今后的戏剧创新发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或者说找到一条现实的路径。

  “汉剧+音乐剧”并非简单的“混搭”或是表面的“创新”。首先,其内容上充分尊重了戏剧的艺术创作规律,剧情诙谐幽默又引人深思,叩人心灵,这正是戏剧的魅力与张力;其次,表现手法上发挥了“表演的真实”,抵制了媚俗的“感官娱乐”,这是传统戏剧不可取代的价值;再次,现代音乐的搭配运用丰富了汉剧的表演方式,并不显得突兀,反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确是创造性转换。

  中国戏剧的发展,事实上就是一部不断创新实践的历史。创新是繁荣和发展戏剧艺术的动力,是戏剧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包括汉剧在内的广东剧种近年来不断萎缩,很大程度上在于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上都缺少创新意识,有些还停留在基本的选材、人物塑造、场景设计等层面,吃老本,在多元化的娱乐时代,又如何赢得年轻一代的青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唯有创新,才能精品纷呈。“汉剧+音乐剧”作为成功的一种戏剧创新形式,期待能为汉剧的传承与繁荣作出更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