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野生动物爱“夜游”

10.11.2014  10:11

  不少野生动物作息“黑白颠倒”,以此躲避人类干扰

  ■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变色树蜥。(通讯员供图)

  ■银瓶山的报喜斑粉蝶。

  ■银瓶山的两栖类斑腿树蛙。

   东莞时间网讯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这几年在银瓶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的野生动物,很多是在晚上发现的。为何许多野生动物是“夜猫子”?据专家介绍,这是自然界赋予动物的自我保护力量。有些动物白天视线不好,晚上才看得清;有些动物白天胆子小,晚上才胆子大。动物的作息时间与人类的错峰,避开了人类活动的干扰或杀戮。

   许多野生动物是“夜猫子

  由于森林里许多野生动物是“夜猫子”,白天在洞穴里呼呼大睡养足精神,晚上才出来觅食求偶,因此,夜晚成了调查动物的最好时间。

  例如,中华鳖白天潜伏在水中或淤泥里,晚上出来觅食;俗称金钱龟的三线闭壳龟白天在洞中,夜晚出洞活动;濒危野生动物小灵猫,白天躲在洞穴里,晚上才出来。这些“夜游神”们,被身穿迷彩服的专家发现后,迅速进入了专家们的相机里。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胡慧建、张礼标、张亮等,向记者描述了银瓶山四季晚上的故事。他们在银瓶山自然保护区放置了多台数码录音机,录下了动物们的声音。通过声音分析,春夏的夜晚是野生动物的“集市”,热闹非凡。晚上出来觅食的动物一般不叫唤,叫唤的是求偶的动物。它们叫唤时,既会招来“异性”,也会引来敌人。但为了“爱情”和繁衍后代,它们豁出去了。而动物之间的杀戮,也常常发生在晚上。在秋冬的夜晚,动物冬眠,森林陷入寂静状态。

   躲不过的丛林法则

  森林里的野生动物大部分以“黑白颠倒”躲过了人类的干扰与杀戮,但还是逃不过丛林法则。专家们正是通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顺藤摸瓜寻找野生动物。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迄今在银瓶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有一种,是蟒蛇。发现蟒蛇的专家张亮向记者回忆了发现蟒蛇的过程。他说,银瓶山的鸟类和蛙类特多,由此推断蛇也多,因为鸟类和蛙类是蛇的食物源。果然,他发现银瓶山有很多蛇。由此,他推断银瓶山有不少眼镜王蛇,因为眼镜王蛇喜欢吃同类。他在寻找眼镜王蛇的同时,也发现了蟒蛇。一天晚上,他在银瓶山的草丛中,发现了一大坨东西正在蠕动,用手电筒一照,原来是卷成一团的蟒蛇。

  “我们看到一种动物,会联想到它们吃什么,被谁吃了,通过生物链,寻找上游与下游动物。”张亮说,“比如银瓶山发现了不少猛禽,蛇是它们的食物源。目前来看,猛禽是银瓶山自然保护区金字塔上的动物了。

   人类与动物界的分界线

  在银瓶山自然保护区一处山坡上,管理处挂起了一条绳子,提醒游客止步,不得进入动物界。绳子旁边还有一个指示牌,上面提示动物界没有经过开发,毒蛇、毒蜂等动物会伤害人。

  据估算,银瓶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放面积还不到整个自然保护区的1/20,野生动物受干扰程度不深。

  “野生动物与人属于不同的界,‘作息’时间的不同,就是一个很好的分界线。野生动物在人类面前是弱势群体,对它们的最好保护,就是不要越界。”张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