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绿要植入市场化新理念

11.03.2015  11:08

  ■徐剑锋

  本报昨日报道, 在第37个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市委、市政府倡议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农民、学生、海内外乡贤、企业家及所有热爱、关心、支持梅州绿化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号召,积极投身到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中来,为维护我市的生态平衡、擦亮生态良好的梅州名片出一份力、建一份功。

  这几天,我市各地的植树造绿活动“蛮拼”的,在为城乡增添一抹抹新绿的同时,也让人深切感受到生态环境变美了,生态优势日益明显了。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3.55%,成为广东名副其实的绿色屏障,对于梅州乃至广东的战略意义非同凡响。

  近年来,我市在“如何让植树造绿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方面作了不懈探索,如“爱心林”、“读者林”等,可圈可点。但着眼长远笔者认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当下植树造绿必须植入的新理念。只有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不断提高植树造绿者的主动性、自觉性。由此而言,应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赚钱”的原则,持续创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加快走出一条“政府得益、企业收益、百姓受益”的多赢之路。一方面,可推行捐建、认养、转让冠名权等形式,不断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绿化建设的热情。譬如,情侣种“爱情树”、家庭种“幸福树”、孩子种“树宝贝”;另一方面,不妨把植树造林和市场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植树造林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比如,经济林可发动企业承包经营,并与旅游发展综合开发利用;又如,景观林可结合商业开发,鼓励企业投资。

  此外,植树造绿的内涵并不仅仅是“挥锹培土”,还应把生态环保的新理念植入其中。譬如,推行“碳汇认购”的植树方式,倡导节约一张纸、一双筷子等“纸上植树”。践行低碳生活,为环境增添“绿能量”,从本质层面看其实也可视为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