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挂钩制度存弊端 造成大量资金闲置

20.03.2016  20:34

原标题: 楼继伟:挂钩制度存弊端 造成大量资金闲置

   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年会本周末在北京召开,围绕着“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这一主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挂钩事项”存在诸多弊端,并造成了大量的资金闲置,其原因是挂钩的事项和当地并不切合实际。

   楼继伟指出,所谓挂钩事项是指“重点支出是和财政收支或者和GDP的规模挂钩的相关事项”。在2013年以前,中国一共有七类重点支出挂钩事项,包括教育、科技、农业、医疗卫生、社保、文化、计划生育,一共是七大类。据统计,在2012年以上七大类重点指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48%。随着十八届三中全提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七大类支出才停止以往的挂钩方式,不在相互攀比。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央到地方预算编制不再挂钩。楼继伟表示,过去2013年的时候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有260项,去年压缩到94项,今年的预算安排在94项,而且是一个专项转移支付只有一个管理办法,过去时候一个专项转移支付里边套三个管理办法,等于可能有三个小的专项,砍掉,变成只有一项,以后还可以整合。

   楼继伟强调,当前中国的一些法律还没有修改,挂钩事项是有规划支撑的,有的是有法律支撑的,虽然目前的解释是按《预算法》编预算,但是这些法律应该在适当时候修改。同时,《监督法》有监督重点之处,在以往的时候特别关注个别界别的挂钩事项。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表示,要关注重点支出,不关注挂钩。所以,《监督法》也留下一些问题需要改。

   楼继伟还表示,2013年一般转移支付占中央地方转移支付的56.7%,今年的预算就达到了60.5%。财经部正在压缩专项,给地方以更大的灵活度。楼继伟指出,财政部下一步改革将进行中央和地方财税管理的改革,要分清楚哪些是中央的职责、哪些是地方的职责、哪些是中央和地方的共同职责,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专项转移支付的内容。

   对于“挂钩事项”,楼继伟认为其存在诸多弊端,具体主要分为以下五点:

   第一个弊端,是与总需求管理的灵活性要求相悖。楼继伟认为,“我们说经济过热的时候适当要压缩支出,要增加财政的赢余,但是有的事项是和收入挂钩的。财政收入增长快的时候支出就必须要比它增长要快,这个事项上,那我怎么压缩呢?很难。因此,这么多年来,不论经济是过冷还是过热,我们国家从来是财政赤字。

   第二个弊端,从全国总量上挂钩我们还比较容易实现,但是越到地方、越到基层需求越有地方的特色,越零散,越没有办法挂。楼继伟举例表示,比如北京和上海反映,如果教育支出要达到当地生产总值的4%以上,学校要换一些设施,桌椅板凳如果说五年换一次是比较合理的,按他们的测算,大致三四年就得换一次。反过来,在一些贫困的地区,4%的GDP作为教育支出的一个挂钩的原则,4%的GDP根本不够用。楼继伟指出,“但是这个挂钩是从中央到地方一直挂到底的,北京市我们坐的这个地方属于海淀区吧,海淀区农业是越来越小的,但是农业是跟财政收入挂钩的,区域的财政收入要涨农业要涨比它要高,但是这个地区的农业是在萎缩的。

   第三个弊端,是和《预算法》新的规定绩效原则是相悖的。因为绩效如果比较差,这方面的支出就不应该安排,挂钩以后不管好坏,按挂钩安排。

   第四个弊端,不利于节约资金。支出有效性难以提高,我们审计发现,大量的资金闲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挂钩事项和当地并不切合实际,有的方面是需要安排更多的资金的,有的方面不需要那么多的资金,但是挂钩了就不得不安排,花不出去放在那里,但需要资金的方面拿不到钱。

   第五个弊端,专项越来越多。就是中央本级的专项资金和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越来越多,财政支出的安排越来越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