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头一对夫妇携手迈向“白石婚
平淡走过“白金婚”
携手迈向“白石婚”
东莞时间网讯 50年为“金婚”,60年为“钻石婚”,70年为“白金婚”,75年为“白石婚”。“金婚”、“银婚”常见,“白金婚”可谓风毛鳞角。而在樟木头敬老院,96岁的蔡天生和91岁的谢金好夫妇,就用他们一生牵手、不离不弃的朴素经历不仅平淡走过了“白金婚”,而且他和她正携手迈向“白石婚”迈进。
■寻访“白金婚”
毒辣阳光难阻夫妻温情
从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到结为“秦晋之好”的“白金婚”夫妇,他俩73年前牵手、不离不弃的朴素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传奇,吸引着我们走进他俩现居住的樟木头敬老院里。
听说记者要采访,两口子显得有些激动。谢婆婆特地梳洗了一番,才姗姗地搀扶着老伴下了楼。两人蹒跚地走在敬老院的院落里,看到我们的时候,谢婆婆羞怯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松开了那只本来一路搀扶着老伴胳膊的手。
时间是下午3时许,秋日的暖阳显得还是有些毒辣,但这并不妨碍老夫老妻的相扶相携那份温情的彰显。在阳光中,只见两头雪白的发丝闪烁着珍珠般温润光泽。
“白金婚”那天与平日一样过
2011年农历腊月廿那天,是他俩口子的“白金婚”纪念日。
“那天没什么特别,与平日里作息一样,吃过早饭,老伴与我散完步后,就找她的牌友玩纸牌去了,而我则看看电视里的新闻,然后到小店里买了包烟,找几个烟友聊天去了。” 回忆那天的情景,蔡伯称,因为当时临近过年,心里更多的渴望是对新年的期待。
在常人眼里,“白金婚”是很显“金贵”的,而在这老俩口看来,这个特殊的纪念日,与70年来一路走过的日子并无差别,一样地平淡如水。
岁月更替,苍桑巨变。不变的是如今每天早晨两人一起到敬老院楼下花园散步的习惯。
“‘白金婚’那天,我们连家庭聚餐都没搞,一是怕花钱,二是两个儿子没来,儿子不来,搞了也没意思。”蔡伯说这话时,猛地吸了口纸烟,浑浊的老眼望着敬老院的院门,若有所思。
“小女儿差不多每周都会来敬老院探望我们。”蔡伯缓了缓口气摸着手中的拐杖说,小女儿10年前送给他的这根拐杖让他倍加珍惜,“没有它,走路好麻烦”。
73年来从未发生过浪漫的事
蔡伯说他俩的婚姻虽是“奉父母之命,听媒妁之言”、盲婚哑嫁的,但两人感情始终很好,相处73年来,两人之间也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浪漫的事情,虽每一天都过得平平淡淡,但一起携手走过的路都是幸福的。
一谈起老伴来,蔡伯就眉飞色舞。他说老伴在乡间邻里口碑很好,她一贯秉承“勤俭持家、对外诚心”的家风对后代的影响也较大。
蔡伯称,自己73年来没有送过一样东西给老伴,哪怕是一方手绢、一缕纱巾、一枝玖瑰花也不曾送过,老伴不计较这些,更不用说为此吵过架、绊过嘴。
坐在一旁的谢婆婆笑盈盈地特地伸出手上的戒指说:“我只有这枚戒指最值钱,它是我弟弟送我的!”
这是一枚黄金镶玉戒指。谢婆婆抚摸着说,“弟弟早几年就过世了”。
自称是目前本地蔡姓中最老的人
据称,蔡伯从解放到现在从未生过大病,而谢婆婆虽有个头痛脑热的,但也没有什么大碍。另外,从4年前开始,两人耳朵都有点“背”,相比蔡伯目前走路需要依赖护工搀扶或手不离杖来说,谢婆婆的身体更显硬朗、精神。
“如今樟木头上了六、七十岁年龄的人大部分是我的学生,连樟木头敬老院退了休的老院长都是我的学生”。做过老师的蔡伯还说,“蔡姓在樟木头一共有30条村,在这些村里,我是目前原居民中本地蔡姓人里年龄最老的。”
对于未来,对于与自己相濡以沫73年的老伴,蔡伯称自己在有生之年的最大愿望是:希望老伴能平平安安!
■“白金婚”故事
一句话撮合73年的佳话
谢金好是谢岗人。18岁时,因其长相出众,加上家境富裕,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在父母的催促和媒婆的撮合下,想不到樟木头裕丰某村的一位叫蔡天生的小伙子却走进了她的生活。其时,正值日本沦陷时期,蔡天生的家境很贫寒,一家人以种田务农为生。
父母对谢金好说,你自己看吧,如果你觉得适合,就嫁过去,至少有田种,以后不愁种不上粮食,你一辈子也不会挨饿了。
媒婆是谢金好的伯母。媒婆对她父母说蔡天生这个人不错,而谢金好又是一个非常听从父亲话的人,父亲说嫁,她就点头同意了。
应允这门亲事时,谢金好父亲本来还指望等日本人走了之后,要蔡天生婚后同他一起到广州开铺做生意的。不过,后来因岳父早死,老人的这个愿望也就没能实现。
花轿进门前 未谋夫君面
农历1941年12月20日那天,蔡谢两家正式结秦晋之好。
虽说当时还是处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但按樟木头客家人当地婚嫁习俗,娶新娘是要敲锣打鼓舞着麒麟去迎亲的,而蔡天生因为家贫没有钱请麒麟,只好简单地敲着锣打着鼓,抬去了一台花轿去谢岗迎亲。
结婚当晚,一顶花轿抬进门。而思想十分封建的谢金好竟然一个人盖着红盖头独坐空房守一夜,始终不上床。蔡伯很尊重妻子,也没勉强,直到婚后第二天他才见到妻子的“真面目”。
而一见,竟发现眼前的妻子是如此漂亮,蔡天生不禁喜上眉梢。
结婚后的谢金好,也就这样开始踏踏实实地守候在村里,靠种地为生。
虽然是包办婚姻,不过婚后两人互敬互爱,在物质缺乏的年代一起把儿女拉扯大,一起携手走过人世间风风雨雨。
四世同堂 其乐融融
年轻时的蔡天生打过游击,参加过东江纵队,打过日本鬼子,日本投降之后,东纵北撤时才解散回家种田,后来进入当地的一所学校当起了教师。
在当时村里人眼里,谢金好更像是个千金大小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到靠种地为生的蔡家后,根本不会干农活的谢金好,硬是凭着自己的勤力和贤惠,成为村里一位干农活的好手。一时间,村里人刮目相看。
天性温文尔雅的谢金好,在村里居住几十年里,从未与人拌过嘴。缝补浆洗、上山下地,样样都能干,深得大家喜爱。
蔡天生与谢金好共生育了两男两女,大儿子在裕丰做过西装缝纫工作,小儿子则一直务农,大女儿在广州,小女儿嫁到邻镇黄江。
如今,他们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老俩口也一同住在樟木头敬老院里安享晚年。
■“白金婚”秘诀
秘诀一:相互谦让
对于维护长久的婚姻,他们自有一套秘诀。“夫妻在一起生活难免磕磕绊绊,只有相互谦让才能走得更远。”蔡伯称,“小的事情意见有点不和,那是有的,如果一点意见都没有,那是很难做到的,你说是不是?”
秘诀二:不吵架
谢金好婆婆笑言:“吵架不团结做不到吃的,要做工才有得吃,不团结怎么有得吃呢?”
一般吵起架来,蔡伯总是让着妻子。他说:“因为我知道她没文化,吵起来没用,所以都让着她,73年就这么过来了。”
秘诀三:平淡是真
据老人们回忆,73年间两人几乎没有什么浪漫的事情,每一天都过得平平淡淡,但一起携手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幸福的。
■记者手记:
平平淡淡才是真
人们对结婚周年有各种称呼,有纸婚、银婚、金婚、钻石婚、白金婚、白石婚。不用讲75年的“白石婚”,就是能度过70年“白金婚”的人也可谓凤毛鳞角。而住在樟木头敬老院里96岁的蔡天生和91岁的谢金好夫妇,用他们一生牵手、不离不弃的朴素经历,告诉我们,“白金婚”是怎样炼成的。
虽然他们从“盲婚哑嫁”开始婚姻生活,但73年来相濡以沫,恩恩爱爱。这期间,生活中难免磕磕绊绊,但夫妻之间相处的秘诀,除家和万事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双方对家庭赋予的责任感之外,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在平淡的锅碗瓢盆中过日子,倒印证了那句名言:平平淡淡才是真。
相守73年,需要多少世代的姻缘?其实,感情有时是不需要兜圈子的。走进感情,我们有时难免感觉茫然无措,感觉心累,负重难释。也正如有人说情感是很复杂“没有人弄得懂”那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夫妻间都必须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家事无理”。不管谁对谁错,都要有耐性去冰释,切不可火上加油。一种平淡的生活态度并不是针锋相对,而是需要以静制动,或以笑制怒,这种处理生活的艺术,譬如就简避繁,就少放多。有时候需要的是沉默,有时侯需要的是怒吼。
诚以为,情感是蒸泡出来的,不在一时,而是在于一辈子的大度和平庸的智举。正如蔡天生所说“73年来两人几乎没有什么浪漫的事,每一天都过得平平淡淡”,而平平淡淡才最真切。
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俩顺利走向“白石婚”吧。
(采写:陈剑锋 摄影: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