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PPP模式项目推介会:当天签约投资额242亿元

04.11.2015  13:59



  20日,广东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项目推介会在广州举行。本次推介会共向社会发布122个PPP推介项目,包括珠三角地区(含省直部门,下同)推介项目49个,粤东西北地区推介项目73个,总投资额2814亿元。当天共有10个项目达成PPP合作协议并现场签约,签约投资额达242亿元。

  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在推介会上表示,本次推出的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规模均在全国居前。尤其是,本次推介项目除了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等特点外,相当部分项目本身可以提供现金流,兼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符合我省区域发展战略并适合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的优质项目。

  据悉,推介项目还具有体现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反映各级政府较高积极性和良好合作诚意、紧贴国家和省经济社会发展前沿、民生保障领域PPP合作进一步突破等特色。

  有参加本次推介会的民营企业认为,此举打破了此前社会资本投资领域狭窄和保障政策不足不完善的瓶颈,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本次推介会以“创新模式,互惠合作,助推广东新发展”为主题,致力于搭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平台,促成PPP项目加快落地。

  记者从推介会上获悉,本次推出的122个项目涵盖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社会事业、水利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领域,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35个项目)及市政公用设施领域(61个项目)。

  曾志权介绍,此轮推介项目是经过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财政部门从适宜采用PPP模式的领域中,选择投资规模较大、有稳定现金流、收费定价机制灵活透明、市场化程度较高、需求长期稳定的项目,报本级人民政府确定后上报省财政厅。

  省财政厅汇总项目信息后,召集省直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PPP领域专业咨询机构,对照国家和省指导文件,从项目总体情况、财政承受能力、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分配机制、投融资机制、物有所值评估、监督管理机制、项目运营绩效等8个方面对参评PPP项目进行逐一评级,择优遴选上报国家示范项目和公开发布的推介项目。

  项目特点

  记者从推介会上了解到,广东本届推介会公开发布的PPP项目除具有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等特点外,还具有多重新特点:

  1 反映各级政府较高积极性和良好合作诚意

  省级、市级、县级和镇级政府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发起并向省申报了PPP推介项目,正式发布的推介项目材料经过层层把关,对投资估算、交易结构、风险分担、收益机制等作了明确清晰的介绍。

  2 体现我省重大战略部署

  项目体现了促进珠三角优化发展和“九年大跨越”的决策部署。本届推介会发布珠三角地区推介项目49个,单个投资额较大,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22个),反映珠三角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进一步释放的现实状况。

  同时,体现了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三大抓手”(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建设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决策部署,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新区建设上加快实现新的突破。粤东西北地区推介项目73个,主要集中在市政公用设施领域(46个),反映粤东西北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建设需求释放的现实状况。

  3 紧贴国家和省经济社会发展前沿

  本届PPP推介项目包括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交通、创业孵化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厨余垃圾处理,航道、疏浚和填海建防波堤一体化工程以及广东省新一轮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规划等国家和省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领域项目,具有良好的引领和示范效应。

  4 民生保障领域PPP合作进一步突破

  本届PPP推介会还推出了一批国家鼓励、适宜采取PPP模式合作建设运营的民生保障领域项目,包括三甲医院、养老、应急水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领域,对于做好惠民生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企业声音

  广业公司董事长何一平:

  重视契约精神,才能保持长期健康合作

  作为早期参与PPP建设的社会资本方,广业公司董事长何一平在推介会前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他认为,PPP项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合作模式,要双方重视契约精神,做到互惠互利,才能保持长期的健康合作。

  目前,广业已投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区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等PPP项目70多个,合计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大力度推进PPP项目的要求,目前广业公司正在与各地市积极协商参与当地的PPP项目,已与江门市政府就环保基础设施PPP项目及开平市环境产业园垃圾处理PPP项目、梅州市所有污水处理项目等达成了合作意向。

  何一平说,PPP项目有一个特点是既要保障社会资本长期合理回报,确保项目可持续运营,又要避免社会资本利润超出合理区间。事实上,广业公司2008年投资的粤东西北50多座污水处理厂,个别项目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现在已实现整体扭亏为盈。这批项目减排效益显著,以2014年为例,广业公司实际处理污水量达到5亿吨,COD减排量6.3万吨,氨氮减排量6287吨。

  作为社会资本方,何一平总结经验认为,PPP模式首先要科学规划,平衡项目社会效益和财政承受能力。以PPP模式推动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特点,政府应平衡项目的财务效益与社会效益,对拟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开展“物有所值”评估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并将PPP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列入当地财政中长期规划。做到项目既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又能确保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合理回报,共同推动项目健康、良性发展。

  二是信守合同,确保PPP项目稳定经营。PPP模式是“一次承诺、分期兑现、定期调整”的预算管理方式,政府与社会资本是通过契约(如BOT合同)的形式合作,即通过签订规范、清晰、可操作性强的合同来明确各方的权责,各方严格遵循契约精神,出现问题从长期合作大局出发,依法依规依约高效解决,为项目持续、稳定运营“保驾护航”。

  此外,政府和企业还要重视互惠合作,才能共同推动PPP项目长期健康发展。何一平强调,在PPP项目中,政府的支持与监督,包括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企业的资信与实力,包括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以及适度的竞争是推动PPP项目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PPP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完全市场竞争项目,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惠及民生。社会资本应将企业发展与政策导向紧密结合,选择符合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方向、公共服务需要的项目,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优势,用好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实现社会资本与公共利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