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获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08.02.2017  10:19

横沥镇长何植尧展示获奖证书(全媒体记者 游峰 摄)

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获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促成校企重点合作项目超60项,模具产业产值年增20%以上

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 游峰)广东省创新发展大会2月7日在广州市举行。会议授予了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两位、特等奖一项、一二三等奖共236项。横沥镇专注于模具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取得卓越的成绩,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该镇牵头的科技项目“东莞横沥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获得了唯一的特等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玉妹,省政协主席王荣,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少华,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省委常委、秘书长邹铭,副省长蓝佛安,副省长袁宝成,以及省内各市有关领导参加会议。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白涛,副市长黄庆辉等参加会议。马兴瑞向横沥镇委副书记、镇长何植尧颁发获奖证书。

线上线下协同创新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讲述了2008年 金融 海啸后,随着劳动力红利的消退、比较成本优势的丧失、欧美等海外市场需求的疲软,代工企业等没有品牌和技术的短板显露无遗,“搭便车”时代开始向“买票上车”转变。产业“搭便车”时代已过,东莞各镇亟待重新定位自己,发展自身的优势产业,横沥面临着新的选择。

为了适应产业和市场的发展,横沥镇一直大力发展模具产业,致力于推动“模具名镇”向“模具强镇”华丽转身。2012年,该镇与上海交通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协会共建专业镇科技创新平台——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965”创新服务体系。同时,该镇通过建立领导挂点服务优质企业工作制度、成立风险资金池、开办“模具师傅”培训班等方式,促进产业与科技、金融、人才深度融合,组建“金融综合服务一体化平台”,建成模具技术培训学院和3D打印综合创新园,打造横沥模具产业云专区,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创新百花齐放。

实现“三个有效转变”

通过协同创新,2011年至2015年短短几年间,横沥模具产业加速聚集壮大,企业数从363家增加到1142家,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数从13家增加到74家,模具产值增速连年保持在20%以上;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镇R&D经费投入增长了350%,高新技术企业数由7家增加到目前69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增长了166%;协同创新推动了横沥镇的综合 经济 实力快速提升,GDP增速连年保持在10%以上,排名从东莞市第27名上升至第15名;2016年横沥镇首次进入全国百强镇,位列第81位。

协同创新也带动模具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促成校企重点合作项目超过60项。例如,中泰模具有限公司与政府请到家门口的高校科研团队一起攻克了汽车配件轻量化的难题,并迅速组建起制造成本不及进口设备一半、具有完全自主技术的生产线,抢占了行业制造点,该公司2015年全年产值达到4.37亿元,比2014年增长64%。

去年以来,该镇新增擎洲光电的希姆乐斯 健康 照明项目等5个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同时,横沥镇成功争取市政府近1亿元的创新资金奖励,高规格承办了全市专业镇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现场会、全省专业镇协同创新工作现场会等重大活动,协同创新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横沥专注于模具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镇着力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资源要素的整合,实现“三个有效转变”:即产业培育上,由过去的“自然生长”到提供更有力、更精准、更科学的“人工服务”转变;产业链条上,从单一的模具生产到与科技、金融、人才全产业链、创新链转变;市场供给上,由“野蛮生长”到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的“供给侧”转变。

■对话

横沥镇委副书记、镇长何植尧

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

记者:横沥的协同创新平台,如何用好“政府的手”与“市场的手”?

何植尧:平台用“政府的手”破除部门间壁垒、调动各方资源、激发政产学研多要素协同创新活力,但也不能一味依赖“政府的手”,还需要“市场的手”去主导。

对此,在分工上,横沥镇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突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采取“共同投入”模式,政府主要投入引导资金、提供研发用房,高校院所投入技术、人才、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企业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做到对等投入、优势互补。在管理机制上,推行“理事会治理”模式;在运行机制上,实行“企业化运作”模式,政府回归公共服务本位,让高校和企业按照市场化规则对接,逐渐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以及其他创新要素配置的主导作用。

记者:总结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工作,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

何植尧:我认为,抓协同创新工作、抓创新驱动工作最怕浮躁心,也最忌失去平常心,要有久久为功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横沥模具产业实现了“凤凰涅槃”、发展“新引擎”,也用实践回答了一个小镇“能不能搞创新”“如何搞创新”的两个发展命题,为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小镇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稳定增长、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鲜活样本。

在具体工作中,横沥主要是做了一套创新驱动工作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就是联通高校,引进人才资源,推动一批发展要素尤其是创新要素集聚到横沥来;“减法”就是为创新创业者减负,包括创业减负、生活成本减负等,让他们可以轻装上阵;“乘法”就是搭建了一个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定型一套创新政策体系,让创新资源、企业资源有用武之地,能够产生“化学反应”;“除法”就是化繁为简,通过起底和调度全镇资源,全面打开政策能见度,使所有能量最大限度围绕融合生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创新链条,推动一批模具企业成功实现转型突围,最终实现全镇由“模具名镇”向“模具强镇”华丽转身。

记者:接下来,横沥如何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工作?

何植尧:接下来,横沥镇将引入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加快产业配套工程建设,强力打造横沥模具产业云专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并重点抓企业融资多渠道多元化建设,设立模具产业 投资 基金 。在此基础上,全力建设国际化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