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艺术机构寻觅赵无极的接替者

06.07.2014  11:42

安迪·沃霍尔“惊恐的假发系列”的《自画像》。

赵无极 《10.01.91》(布面油画)局部 130cm×162cm

  文、图/记者 郭晓昊

  6月28日~8月20日,第二届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两国近120位艺术家作品参展,希望能进一步开拓内地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日前结束的第45届巴塞尔艺博会上,参展艺术品总价超过40亿美元,参观人数达92000人,均刷新纪录。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画廊和艺术家依旧没有在这场全球艺术盛宴中坐上真正的“主位”,而艺坛的后起之秀正向老前辈发起强有力的挑战。

  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行情依旧坚挺

  “巴塞尔一年一度的艺博会是艺术家、艺术青年们趋之若鹜之处。”行家朱先生在抵达瑞士时感叹道。尽管巴塞尔已经在其他两处“输出”了两个艺博会,但它的“真身”依旧堪称全球艺术市场的风向标。

  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活动共邀请了来自34个国家的285家画廊,共展示了超过4000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那些炙手可热的大名头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标的。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安迪·沃霍尔“惊恐的假发系列”的《自画像》以3500万美元出售,成为预展上售出的最贵作品。与此同时,现当代艺术明星的作品均售出百万美元,如达明·赫斯特创作于1992年的《没有什么能难倒我》售出了600万美元。杰夫·昆斯的不锈钢海豚雕塑则为戴维·兹威那画廊带来了500万美元的进账。

  此外,网上交易的力度也大于以前的任何一届展会。有消息称,早在VIP预展之前,半数作品就已经被售出或者预售,众多参展商早就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资料图片给各自熟识的收藏家、顾问和策展人,向他们提供在展会开幕前预订甚至购买作品的机会。“这给了买家及其顾问团队更充裕的时间去考虑和筛选自己想要的作品,包括对比价格,显得更为理性成熟。”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网上交易的作品并非都是便宜货,甚至有不少是售价百万美元以上的精品。

  亚洲买家数量增多

  有艺术投资人认为,现在很多财富都在观望艺术市场。而由于亚洲市场近两年本身的成交情况不如前两年火热,更多的买家选择直奔欧洲顶级展会淘宝。尽管今年在巴塞尔参展的亚洲画廊的总数(共21家)比去年减少了10家,但亚洲艺术家的作品和买家数量却明显增多,几乎每家画廊都有一两件亚洲艺术家作品,风格都偏向于国际化。值得一提的是,以往被认为代表了内地当代艺术的“F4”(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和王广义)等群体的风头已经受到了新生代的强有力挑战。行家张先生表示,包括张洹、刘韡、徐震、张恩利、杨福东等一系列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最新作品在本次艺博会上打出了名头,获得了西方主流业界的认同。“二楼展区中出现的当代艺术新人新作数量很多。”有学者认为,由于上一代的符号已经显得有些过时,西方收藏家在选择有亚洲背景的艺术家作品时,也会考虑到适时“转型升级”的问题。“由于前两年价格被炒得太高,今后的获利空间显得非常有限了。而中国藏家在参加展会时也比以往理性了,开始更多地了解艺术家的生平、理念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

  而在赵无极去世后,欧洲的机构也希望找到新的接替者。庞狄莎近日就与岳敏君合作,开始跨界推出艺术葡萄酒,希望通过法国美酒与中国画家艺术作品碰撞出的全新组合来吸引欧洲及中国的收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