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之争成“没有赢家的争吵”
中新网7月10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10日刊登署名菲利普·斯蒂芬斯的文章,深入分析解读了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之争,并指出围绕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下任主席的争吵没有赢家。
文章称,那些寻求从“天命”角度解释为何选择卢森堡前首相让-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出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人将会感到失望。容克虽然是一位老派的联邦主义者,但这也没什么可兴奋的。雅克·德洛尔(Jacques Delors)将欧盟委员会转变为欧洲一体化引擎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文章指出,这场争吵全都与互相竞争的国家政治有关。而且坦率地说,欧盟的格局决定了默克尔的政治胜过卡梅伦的政治。
文章称,无论欧盟在欧洲议会选举后向自己提出什么问题,选择容克都不是答案。这样说并非是个人对容克有什么敌意。容克了解布鲁塞尔的运作机制。综合各方消息,他擅长撮合交易,尽管外交官们普遍认为他过于爱好杯中物。
文章指出,之所以说容克是错误人选,是因为欧洲乃至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欧盟要想重获平衡,就不得不把欧元区转变为一个政治上可持续、结构上稳健的货币联盟。如果卡梅伦赢得2015年大选的话,它还需要有人可以就英国是否退出欧盟的辩论展开调停。容克绝不是一名热衷于现代化的人士,英国人也根本不信任他。
文章称,在柏林方面进行了一些“咄咄逼人”的游说之后,大多数欧盟领导人现在都心照不宣地支持容克。然而公开的秘密是,几乎没有人将他视为一个理想的候选人。如果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举行一次秘密投票的话,他只能勉强获得少数几张选票。
文章指出,容克之所以成为候选人中的领跑者,是因为欧洲议会掌握的权力。欧盟条约规定,欧盟委员会主席由各国政府选择,并得到欧洲议员的同意。后者推倒了这种安排。他们坚持要求各国政府任命斯特拉斯堡最大政党的候选人。容克是中右立场的欧洲人民党(European People's Party)的所谓“第一候选人”(Spitzenkandidat)。有人声称,这一切是为了让选择过程具有民主合法性。
文章称,结果是出现了一个三方幕后交易:让容克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确保社民党的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再干一届的欧洲议会议长,然后让默克尔任命一名德国人担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
文章指出,德国在欧盟中的盟友则别无选择。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其他欧元区国家的政治重点是确保柏林赞同欧元区“稀释后”的财政规则。默克尔的助手提醒他们,现在不是在谁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问题上争吵的时候。
文章指出,所有这些都让卡梅伦在欧盟峰会上陷入孤立。大多数人将不会同情这位英国首相。卡梅伦的欧洲政策脱胎于管住自己所在政党的需要、而非英国国家利益。通过退出欧盟,他咎由自取地放弃了自己的影响力。卡梅伦承诺就英国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公投是一种浅薄的战术,它有可能演变为战略上的灾难。尽管欧盟存在缺陷,但英国留在欧盟远比退出欧盟强。
文章称,尽管如此,卡梅伦对容克的看法是正确的。原因并不是这位潜在的欧盟主席将让欧盟变成一个欧洲合众国,而是这件事体现了已经导致欧洲陷入这么多麻烦的“鸵鸟”世界观。在这件事上否决卡梅伦,将让欧洲怀疑论者更有理由反对欧洲一体化,而且很可能进一步推动英国走近退欧的大门。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将对欧洲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