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官方欲打造“军情六处” 官民合作收集情报

26.10.2015  09:16

日本是情报大国吗?听到这一问题,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想起日本间谍,想起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前潜心搜集中国情报的历史——几十年组织严密、计划周全的情报活动令人不寒而栗。不过,日文中的“情报”与中文意义有所不同,它更接近于“信息”。从这个层面说,日本的情报活动的确强大,各行业与情报有关的事物层出不穷,有人用“全民情报”来形容,而这种做法也确实是全行业的。作为一个群体,日本人似乎有一种“情报”情结,从日本人在各种场合习惯性地拿着小本子记录可见一斑。这是日本特色,也是日本传统,战后日本 经济 的崛起,就与商业情报收集有莫大关系。另一方面,就传统情报概念活动而言,近些年日本也在加快走向“情报大国”步伐,今年4月更是提出要打造日本的“军情六处”,力图在情报领域摆脱“战后体制”的限制。

日本人的“情报癖

环球时报》记者不久前去日本采访,在东京一个日本人家里无意间看到一本书《中国重要人物事典》。这是日本每年更新的畅销书。该书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成为中国党政军领导的资格和条件;第二部分是中国党政军领导人名录;第三部分是中国最重要820个人的详细资料。细看发现,中国的党政要员、区县以上人大、政法等领域的人名、简历尽在其中。

这本书所显示的日本人的细致认真令记者感受深刻,但更令记者感兴趣的是日本的“全民情报”现象:成年日本人衣兜里总装一个小本和一支笔,开会时不停地记,听讲座时不停地记,偶然看到什么或想到什么也都马上记下来。

日本人为什么这么爱记?记者的日本朋友小林这么回答:中国有句老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样道理,我们记东西也是怕过会儿就忘了。另一个原因是,一一记录便于事后“梳理”。第三是“记录是打开身体的开关”。小林说,公司如果开一个很长的会,不记录的话很容易走神,可能一会儿就开始琢磨午餐吃什么?周末去哪儿玩?人嘛,都一样!手里记点什么就好多了。

日本人不光喜欢在本子上记,还喜欢在名片上记。初次见面交换名片时,日本人会在简单交流中询问对方是哪个学校之类详细信息,然后随手写在名片的空白处。有相熟的日本朋友说,这样做的好处很多,首先可以在短时间内判断一个人的教育背景,由此推测其社交圈子,甚至可以以此为线索联想到A某和B某的关系等等。

其实,日本人的细致以及对记录和书写的钟爱从小就有迹可循。日本小学生进入教学楼之前都要先脱鞋,把鞋规规矩矩地摆在鞋架上,为了避免小孩之间拿错,会在鞋上写上名字。同理,文具上、手绢上、制服上等都会写上名字。小学生去校外参加社会实践课人手一个“工具袋”,塑料板的正面夹着活页纸,侧面绑着铅笔,上面有个吊绳挂在脖子上以便学生边走边记。

日本社会对“情报”一词也钟爱有加,如各地以情报命名的大学——“东京情报大学”“北海道情报大学”“新潟国际情报大学”等。情报学会也遍布各行业,像“情报处理学会”“日本医疗情报协会”“社会情报学会”“经营情报学会”“教育系统情报协会”等。

需要说明的是,“情报”一词在日文中的写法除了采用繁体字之外,与中文并无两样,但意思有很大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日文中的“情报”翻译成“信息”更合适。如日语词汇“情报化社会”“情报公开”等,指的就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公开”。正因为如此,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对日本从来没有过“情报大国”的印象。他说,日本比较注重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但这不是传统意义的情报,也不算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