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冰山上的来客》沪首演 台下观众话共鸣
图片说明: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维族学生阿迪拉·米力克和依丽米努尔
2月10、11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冰山上的来客》正式在上海文化广场揭幕首演,用大气壮阔的交响音乐、引人入胜的剧情、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鲜明独特的民族色彩和别出心裁的舞美视觉呈现了一场原创歌剧佳作。首演当晚,剧院座无虚席,著名维吾尔族、汉族歌唱家们用热情饱满的演绎,将昔日银幕上的经典角色再现。
歌剧《冰山上的来客》改编自上世纪60年代家喻户晓的同名影片,讲述了在解放初期的新疆边境线上,边防战士寻找昔日恋人引出的一个紧张惊险的“反特”故事。由电影作曲家雷振邦之女雷蕾担任作曲,以电影中六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为主题旋律,建构起了时长150分钟的完整歌剧音乐。
演出开始,大幕拉开,在高耸入云的冰山、帕米尔高原等意象构成的舞台空间上,剧中戏剧矛盾线索逐一展开。而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南疆风景图,这也让现场观众不由发出一声长长的惊叹。
台上歌唱家精彩的演出令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在这些观众中,有刚刚完成任务回沪的援疆干部、有银龄行动的援疆志愿者,还有很多在上海学校就读的新疆维吾尔族学生。他们都对这台壮丽经典的原创歌剧赞不绝口。
援疆干部的自豪之情
过震文,是第八批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委员,巴莎高速公路指挥长,援疆四年刚刚回沪。他在看完演出后表示,经典重温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60年代出生,小时候看着这部电影长大,第一次看到歌剧版本,觉得还挺真实的。(经典题材)经过高大上的包装之后,让我们又回到建国初期曾经历的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
他坦言,《冰山上的来客》音乐冲击感很强,特别是听到昔日那几首主题曲的时候,就特别有共鸣和感触。在讲述边防排的某一个段落时,提到解放军为了亲人的安宁、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尊严守卫边疆,这和我们现在援疆人的感受比较贴近,同时也有种自豪之情。
第八批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的副指挥长王琨,十天前他刚刚从新疆回上海。他表示,在新疆的三年半时间里,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而这台音乐剧的舞美让他似乎重回新疆,“大幕拉开,我觉得非常亲切,就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看了这个剧觉得又回到新疆的工作和生活中了。”他还表示一定会再带家人来观赏这部歌剧。
援疆志愿者的珍贵回忆
和援疆干部的经年累月不同,来自上海解放军411医院的翟新玲医生在新疆只待了“短短的”两个月。她是作为银龄行动的志愿者前往新疆的,同行的共有10位专家,她与另外三位前往喀什第二医院,帮助他们冲击三甲医院。
“这两个月是我第一次去新疆,记忆太深刻了,演出的场景一下子把我带了回去。”翟医生说到,“舞台布景非常逼真,和我在新疆看到的雪山一样,很真实、华丽。舞台上的白杨,真的和新疆的一模一样,新疆的白杨树就是那样直直的、高高的、挺挺的、冲天的,就像我们的边防战士一样。解放军在山坡上合唱的那一段,特别有感染力,把观众带到那个情境中,也勾起了我在新疆工作生活的那段记忆。”
翟医生坦言,新疆自然风光美、民族风情独特、物产也很丰富,但气候的干燥也让人很不适应。“幸好当地老龄委和前线指挥部,对我们都非常关心,照顾也很周到。”除此之外,“科室里的维族医生和汉族医生相处非常融洽,对我们也都非常友好,很快打成一片,所以在新疆的这段回忆特别美好。”
说到美好的回忆,新疆地区的淳朴民风也让翟医生记忆深刻,“我们的病人都是当地的居民,我在眼科,会接触到很多患有白内障的居民,他们都是县里面的农民。他们对我们的态度非常友好,真的很淳朴。”
最后,翟医生告诉记者,沪疆银龄行动到2014年已经坚持了12年,一共有300位志愿者前往新疆,为新疆的建设做出了很多工作,这项有意义的行动每年都将继续。
维族同胞的思乡之情
依丽米努尔和阿迪拉·米力克都是在上海读书的维族女孩。这次跟随学校组织,前往观看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对她们而言不仅是一次特别的体验,更是对思乡之情的一种释放和缓解。
“打起手鼓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家。在家乡那边,每当有人结婚就会打起手鼓,所以看到这个场景就很亲切。”阿迪拉说到,“小时候经常听妈妈说冰山上的来客,但是从没有机会看过。一下子来到这么大的舞台和现场观看,觉得特别震撼和激动。”
今年刚刚高二的依丽米努尔表示,去年第一次离开父母和家乡,一个人到上海学习生活,尽管平时学校的课程和业余生活安排的都很充实,但能如此近距离看到家乡的风土人情,显得更加亲切和值得珍惜。“不止我一个,同学都表示非常亲切,看到剧中很多家乡和民族的元素,也都说想家了。”
尽管《冰山上的来客》的故事情节对95后的学生而言确实有些陌生,但这部影片中的经典旋律仍在继续感染着这一代人。在记者的要求下,依丽米努尔和阿迪拉·米力克一起现场演唱了这首经典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