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高考状元”的正能量

27.06.2014  12:18

  ■孙维国

  我市今年高考全面丰收,东山中学考生刘德斐以687分夺得全省文科总分第一名。如果按原始分计算,刘德斐是我市25年来的第一个全省高考状元。本报记者走近刘德斐,报道了其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经验。

  随着各地高考分数线的公布,高考状元也随之而出,由此引发的话题也年年被热议。尽管近年来社会开始有意识地淡化“高考状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人为淡化“高考状元”冷却不了“高考状元”的热岛效应,恰恰是越想淡化越是热度不减。

  笔者不否认淡化“高考状元”的良好初衷,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问题,“高考状元”不但不应该被淡化,反而应该被大力宣传。因为,在公平竞争的高考战场上,能够取得优异高考成绩,本身没有任何“负面效应”掺杂其中。之所以被有意识地淡化,关键是由于“高考状元”的高考成功,被过度解读了。当我们看待“高考状元”,如果仅仅限于“高考成绩”与“人生成功”之间的逻辑关系,“高考状元”的“成功效应”就会无限放大。反之,如果跳出这一局限性,从高考状元的成长、学习过程中,去挖掘他们的喜怒哀乐,将他们作为普通人进行解读,就会使“高考状元”的积极效应最大化。

  所以,在笔者看来,“高考状元”是一种正能量。最主要是看我们怎样去解读、去挖掘每一位“高考状元”背后的故事,最大限度地放大他们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