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官也门历险:地下室躲炮冒爆炸商谈撤侨
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闻令而动,短短7天的时间内,完成了从也门撤离5批近900名中外公民的任务
军人中的外交官,外交官中的军人。他们,是中国驻外武官。
在也门大撤离行动中,活跃着一群中国武官的身影。从收集人员信息到撤离路线勘探,从照会外国国防部门到军舰靠岸协调,他们冒着危险四处奔波,做了大量细致周到、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整个任务的顺利完成。
写得最为艰难的一份照会
3月27日,从海路撤离命令下发后,我驻也门使馆立即召开战前动员大会。
所有人员被分为2个组,撤离领导小组和行动组。撤离领导小组由驻也大使田琦任组长,驻也使馆首席武官刘永选任副组长;行动组由经商处二等秘书李庆生任组长,副武官肖望洋任副组长。
会后,按照分工,刘永选和肖望洋以最快速度起草给也门国防部、外交部的照会:一份申请军舰靠港,一份申请也门当局派军保护我方人员安全。
这是他们武官生涯里写过的最为艰难的一份照会,因为他们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毗邻使馆约10米处,是也方一个重要战略目标,也军在这里设立防空阵地,防空炮不停射击,机枪不停扫射,震得使馆的玻璃响个不停。
他们只能利用空袭的间歇撰写照会,炮声一密集,就得跑回地下室。一份照会和军舰靠港申请表,上上下下跑了5趟,写了近5个小时才撰写完毕。
照会要当面递交也方,我方的诉求要当面敲定落实。28日天一亮,在此起彼伏的炸弹声中,刘永选和肖望洋驾着车,不顾自身安危,飞速奔行在硝烟弥漫的也门首都萨那大街上,赶赴也门军事机关递交照会并商谈撤离事宜。
见到也方人员后,他们沉稳而又坚定,坚持敲定了撤离工作诸多事宜,包括军舰靠港、人员出境等细节问题后,才冒着炮火返回使馆。
开辟快速撤离的“绿色通道”
3月29日,距离撤离日期还有一天。
肖望洋和行动组一行三人出发了,他们要实地勘察从萨那到荷台达港的路况,为第二日借由此路迈向归国第一步的400多名同胞探路。
这是一条危险重重的“归国路”。从萨那到荷台达,两地直线距离是130公里,实际路程是240多公里,全程绝大部分都是盘山路,急转弯特别多,路两边一面是山,一面是绝壁,稍有差池,就会车毁人亡。
比道路更危险的,是无法预知何时降临的炮弹,以及随时可能突然出现的武装人员。沿途9个隶属也门胡塞武装、内政部等多个派系的检查站,纷纷设岗设卡,更是让行进陡增了几分变数。每到一个检查站,肖望洋都用自己流利的阿语,向驻守的也方人员详细告知我方明日路过的时间、人员和车辆数量。
下午2时,行动组终于抵达荷台达,而等待他们的是更为艰巨的任务:我军舰靠港时间限定在1个小时30分钟以内,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400余人的登舰任务,困难可想而知。
虽然已经手握荷台达港的一些具体数据,但为确保我军舰靠岸万无一失,肖望洋还是决定实地了解核实港口泊位情况。
在同我军舰人员反复沟通后,他敲定了我方军舰靠岸的泊位,并联系好军舰靠岸所需的拖船,安排了安全可靠、经验丰富的当地引水员。
考虑到登舰期间一旦港口上其他人员涌入我舰码头,势必干扰我人员正常登舰,肖望洋他们发挥各自人脉关系,紧急协调也门内政部、港口管理局、移民局、船务公司、特别安全部队等单位,商定了用集装箱把我舰停靠的码头围住、准许我方车辆特别进港、免除我方人员安检等一系列事宜,为我方人员精心开辟了一条安全快速撤离的“绿色通道”。
在异国他乡不辱使命
在此次撤离行动中,我驻外武官处的武官们经受住各类考验,展现了中国军事外交官的风采。
—在我驻沙特使馆武官处,首席武官王文龙同沙特政府进行外交交涉,在提供了我在也人员所在地点及撤离途径、路线和时间方案后,他言辞坚定地要求沙方在采取军事行动时勿伤及我方人员。
—在与也门隔海相望的吉布提,我驻吉使馆武官处的纪明周和杨永志与驻也武官处24小时保持通联。为了接待大批撤离至吉布提的我方人员,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好舰支泊位、靠港、补给、安保、人员入境签证等问题。
—中国公民在港口集结完毕,等待登舰撤离。每多一分钟时间,就多一份未知的危险。武官处向使馆党委建议,打破既定的“点完名查完证再登舰”的方案,只对人员和行李进行初步安检,确保快速完成登舰,我方人员随后再严格履行相关验查手续。不到40分钟,所有人员登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