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笔记|武汉病房里的真情,让我们看懂了美好
在驰援武汉的日子,东莞医疗队的队员们直面生死。他们有过战胜病魔、挽救生命的喜悦,经历过生命在面前消逝的伤痛,更见证着生命的顽强。
面对妻子被下病危通知,苦苦哀求医生救治妻子的丈夫,队员张丽华说没想到这刻更需要她鼓励的是病人的丈夫。病房里的人间真情,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生命的美好。
这两天,战地笔记频传捷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关闭C舱的同时,东莞医疗队队员进驻的武汉汉口医院病区也出现了“床等人”。
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咬牙坚持,那离我们摘下口罩,拥抱蓝天的日子不远了。
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学主任医师张丽华:
患者绝大部分都转轻了
近期病房里的患者绝大部分都转轻了,有更多的精神和闲情跟我们医护人员聊天,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人间真情。有太多的事情记得记录,3月2日凌晨提笔写下这篇笔记。
刚接手时的病房是笼罩在阴云之下的,病人们大多都是亲人分隔在不同的医院,不住院的也被隔离。病人们之间时不时传递着医院间死亡的信息。我们看到的也是大片痛苦、喘气的场面。
那对相濡以沫的八十多岁老年夫妻,在旁边病友的抖音视频里走红全国。在广东医疗二队姚麟队长的细心周到安排下,他们于2月26日出院了。原来病危不能进食的老奶奶能康复到扶着助行器慢慢走出病房,令老爷爷喜出望外。老爷爷说,没想到老伴能活着出院。
我们整个广东二队也因此欢欣鼓舞,很多人去送别两位老人。老奶奶回到家竟能自己吃饭,这视频又让我们全队欢庆了一番。
另一对中年夫妇的患难真情同样令人感动。女的四十出头,在我们接管病区初期,病情不断加重,躺在床上不动不说话也气喘不止,氧气瓶+制氧机下血氧饱和度也才88%。在我2月9日的班次上给她告了病危。她丈夫前来签字的瞬间眼圈红了,久久不肯离去,反复哀求我一定要救救他妻子。后来我还多次接到他的电话,询问病情、用药和饮食等情况,听得出他的焦虑和担忧。近期这个女患者病情好转了,有一次查房,遇上他们夫妻视频,他的表情仍然那般关切、忧虑。没想到这时候,更需要我关怀和鼓励的是病人的丈夫。
病房里还有更多的病友间互相照顾。63岁的20床,照顾90岁的21床老奶奶,帮老奶奶热饭、倒水,向我们转述老奶奶的不适,而20床自己的丈夫还在金银滩医院抢救,生死未卜,她脆弱得可以秒间含泪。26床是个八十多岁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爷爷,说的话我从来就没听懂过,都是旁边64岁的25床做的翻译。25床其实比26床重,入院时是病危,随着自己病情好转,能下床稍微活动时,就给26床喂食喂药,还很理解我们的护士那么忙,照顾不来,就主动帮忙。其实,25床现在的病情仍然比26床重。大家都承受同样的疫情,更珍惜生命的美好。
特殊时期的病房,没有家人的陪伴与照顾,只有医护帮忙、病友间的帮忙,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变得感人;特殊的病,令亲人间更珍惜彼此,活着团聚变成他们之间唯一的期盼。
他们都在向我们诠释着“患难见真情”,也正是这些真情,推动着我们竭尽全力去救治,以期减少疫情造成的家庭破碎。幸好我们共同的努力已经取得成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病人的好转出院。让更多的武汉人民康复回家,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市中医院呼吸科护士罗良:
接管的病区出现剩余床位了
3月1日上夜班,回到酒店清洁消毒洗完澡,已经2日的凌晨。
一月底而来,三月始,在武汉已足足一个多月了。时间如沙漏,虽然无声无息,却一直在流失。都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一线人员是这座城市的英雄。但是“英雄”,有时候又意味着牺牲,而我希望,我们集体是这场疫战的战士,而非是英雄!
以前总觉得世界很大,可当人类遇到重大的天灾人祸,又能团结一心,伸出援手,给予那些在黑暗冰冷的人带去温暖,哪怕只是一丝一毫。我始终相信,世界那么大,总会有触到心底的人和事,阳光总能驱散每一片雾霾。
都说感同身受,或许人类的悲欢并不能真正地相通,但此刻我有些怀念他们的吵闹,想念喧嚣的街角,拥堵的车流,热辣的阳光,拥挤的人潮中那不经意的笑脸……
每天接班最留意的就是今天的患者总人数是多少。3月1日17时接班,这个数字是39!那是多让人振奋的消息。
甚至,我在为病人治疗的时候,一度告诉病人这个好消息,告诉她们,一定要加油,一定要坚持下去。这里有医生有护士,我们只需要做到放平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一定能够好转,能够康复出院,与家人团聚!
奶奶说,最近有些咳嗽,便给她做了耳穴埋豆。叮嘱她,日常多饮水,饮食清淡,配合穴位辅助治疗,会慢慢好起来的。近段时间来,大家都很喜欢找我和杜沛康护士,赖海峰医生。我们三人来自市中医院,都会基础的中医治疗。赖医生负责切看舌质脉象,我与阿康负责执行中医操作。我们在病区里还带起练习八段锦的风潮呢。
13床的奶奶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了,胃口也好,吃的也多了,把整整一碗粥都吃完了。从接管病区开始到现在,看着奶奶逐日康复,我心中喜悦难以言说。现在,她能简单跟我对答,而不是我刚接管她那时,只能睁眼看着我,拉着我的衣袖,却无法言语,只能靠我去意会。
昨天接管B组,共35个床位,有20个病人,其中有6个病重,剩余15个空床。我们广东医疗队接管的汉口医院病区也出现“床等人”的现象了。我坚信,我们离胜利越来越近了,离摘下口罩,拥抱蓝天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市东部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彭丹:
我们唱着《萍聚》关闭C舱大门
3月1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封闭C舱,把原来的病人转舱到A舱和B舱诊疗。这是我们来武汉抗疫迎来的第二个好消息。疫情重灾区的武汉,已经不缺床位了。
3月2日下班在驻点休息,还是觉得要记录下这个重要的日子。当天一早,就收到两位小姐姐发信息跟我道别,她们已经平安出院。中午1点进舱,我看到所有的病人都收拾好自己的生活用品准备等待通知转舱。巡了一圈,本想看看大家是否要帮忙,却看到大家笑脸盈盈,早就收拾好行李,只待一声号令马上行动。
转舱前,有个病人对我说:大眼护士,我们要转舱了,谢谢你们,真的非常谢谢你们能支援武汉,帮助我们这么多的病人。
在武汉的日子,我听到最多的是“谢谢”。每次听到这两个字,我都会热泪盈眶,真的心疼他们。
依然清晰地记得2月14日进舱,C舱里床位都满满的,就像一个喧闹的急诊科,人来人往的。那时,病人都是流入,出院的很少。我们每个人要照顾护理上百位病人,处理医嘱发放口服药、照顾起居饮食、做心理疏导。每天进舱工作6小时,真的忙疯了。
忙碌中,依然能让你看到人性的闪光点,启发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舱内活动空间不大,有的患者特意错开洗漱时间,方便行动迟缓年级大的人先用;有的患者主动帮护士去分饭,看到水机的饮用水没了,会主动说让他们来;跟患者做健康宣讲,时间久了感觉快缺氧时,病人总会安慰我说,你们太辛苦了,看到你们穿着防护服说话这么费力真的太心疼了。
所以,我进舱后泪点变得非常的低,很容易落泪。
下午3点开始,C舱患者转舱开始了。广播里一遍遍通知第一批、第二批转舱的病人床号,我们帮忙核对名字床号、更换B舱的手腕带,交代等候位置。在护理人员、志愿者、安保、警察的协助下,转舱工作非常顺利。
一个半小时,我们就完成了所有病人的运送。回到C舱,回忆着组长开会交班的场景,回忆起这个职业生涯最短的方舱护理的一幕幕,想落泪,但更多的是开心,我似乎听到胜利的号角。
在C舱关门前,现场医护人员唱起了《萍聚》。就如同歌词所写那样,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只要我们曾经拥有过,对你我来讲已经足够。
在激昂的歌声中,我们正式关闭C舱大门。
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文
受访者供图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