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起”误解为何流传甚广

31.03.2015  11:41

东莞时间网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死不起”误解或担忧形成抑制、缓解的各种因素,也正是殡葬改革接下来的发力点。

据本报报道,3月29日,市殡仪馆举办开放日活动,与去年的开放日活动相比,今年新增了现代殡葬仪式观摩和工作体验环节,市殡仪馆负责人说,这是为了消除社会上一些人的误解,“死不起”在市殡仪馆不存在,一般的流程走完只需要花费2000多元。

相信不少人参观殡仪馆,主要是出于好奇等心理,但殡仪馆作为组织者,没有局限于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而是利用这个机会,通过媒体报道,澄清社会上对殡葬行业的一些误解,可谓用心良苦。而普通市民通过参观殡仪馆也认识到,“死不起”等说法并不客观,如果破除陈旧的殡葬观念,按照“丰俭由人”的原则,选择适合自身经济条件的方式,那么“死不起”就成了伪问题。

但是,为什么“死不起”等说法之前在网上流传甚广?因不了解殡葬这个神秘行业而产生误解是一方面原因,而另一方面,殡葬行业确实存在一些客观问题,这些问题被媒体报道放大,而大部分人并没有理解其中的特定背景,就未经思考、跟风相传。

一般来说,“殡葬”中“殡”的环节——遗体运送、处理、火化等,花费并不多,但“葬”的环节的花费占了大头,尤其是一些所谓位置好的经营性墓地,在供需矛盾推动之下,价格走高。网上流传的“死不起”等说法,主要针对的就是这部分高价墓地,这与普通民众的实际支付能力形成了矛盾,而且稀缺的土地资源也让一些地方宣称“死人与活人争地”似乎有了现实根据。上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如果静态地理解这一问题,同时一些人坚持墓地下葬的方式不变,那么,届时“死无葬身之地”也并非不可能。

但其实,政府正在采取措施缓解上述矛盾,而社会也在逐步接受新的殡葬方式。比如,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等发布上述绿皮书之后,北京市民政局就直指,绿皮书所称的“死不起”根本不存在、是一个谬论,北京已采取丧葬补贴、节地生态殡葬改革等措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从2009年起,北京每年选择墓地安葬的逐年减少,而选择环保安葬方式的逐年上升。再比如广东,正在推动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省民政厅要求,东莞今年将把殡葬基本服务免费的对象扩至全体户籍人口。也就是说,社会舆论的简单杂糅式形成过程,并未将缓解矛盾的积极因素考虑在内,以致于单一声音被强化放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死不起”误解或担忧形成抑制、缓解的各种因素,也正是殡葬改革接下来的发力点。殡葬改革隐然呈现的趋势是,殡葬服务,特别是殡葬基本服务,将逐步增强作为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因而,在殡仪馆开放日等增强殡葬行业透明度等措施之外,政府应该推动出台更多殡葬基本服务惠民举措,同时,继续大力宣传“厚养薄葬”观念,继续大力推广新的殡葬方式,这样才能完全消除人们关于“死不起”的误解或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