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若被标签化,能力会越来越弱化”
一名社工在帮助一名残疾人学习制作手工艺品。(记者 李梦颖 摄)
中堂镇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举行市民开放日,社工建议对残疾人多加关怀
“残疾人若被标签化,能力会越来越弱化”
东莞时间网讯 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昨日,中堂镇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面向市民开放,约30名来自该镇各个社区的市民走近残疾人,了解他们日常的“课程”。
原本,这些市民是要当残疾人的临时老师,负责教授手工、园艺、康复方面的课程。但记者在现场看到,因为不了解服务中心里的设施,残疾人反而教市民如何使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这些残疾人最终需要回归到社会生活,他们需要被接纳和关怀。
模拟普通人工作,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
昨日下午,突然下起了大雨。在中堂敬老院内的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聚集着20多个残疾人,最年长的55岁,最小的只有19岁。他们全部是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方面的残疾人。这个服务中心有很多房间,分为康复区、手工区、水吧区、电影区、义卖区,室外有园艺区。
阿句是其中一员,他在康复区内认真地拧着螺丝,时不时回头教身后的人如何操作。他的智力远不如常人,拧螺丝是他日常接受的训练。
同样在康复区的还有阿文,20岁的她正在做着拼图游戏。一张只有6块的拼图,普通人只需十几秒就可完成,阿文却用了近2分钟。不仅如此,现场有张12生肖的图,她几乎全认错了。
考虑到这些残疾人最终会回归社会生活,在服务中心里,工作人员专门模拟了就业环境,残疾人通过制作手工艺品、上园艺课模拟了普通人的工作场景。而在“水吧”和“电影院”里,有智力障碍的小莹正在忙活着,她为“客人”端来一份份饮品,专心地扮演着“服务生”。阿宜则坐在“电影院”门口,热心地询问记者要看什么电影,她会使用电脑播放电影,还会讲普通话。
在手工区,21岁的阿轩在试图将珠子穿过细线。他正在做一个纸抽盒,忙活了1个多月,这个纸抽盒已经快做完了,但是他还是要时不时地询问身边的社工,“然后怎么弄?”负责职业训练的老师说,做手工艺品可以锻炼阿轩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去年阿轩学会了用珠子串手链,他一个小时串起的手链能卖2.5元,收入归自己。
把珠子串紧和打结对阿轩来说都不容易,他制作的手工艺品摆放在义卖区,来参观的市民都可以购买,每件手工艺品上面都写着产品名称、售价、制作人等信息。
残疾人心理太自卑,希望得到平等对待
每周一到周五,残疾人都在服务中心里接受训练。因为几乎没和外人打过交道,他们刚来时都无一例外地依赖服务中心里的老师和社工。
“他们每做一件事情前都先问我们行不行。”社工李开告诉记者,残疾人在喝水、上洗手间前这样的小事都要先向工作人员“汇报”,“这是因为他们平时被训斥得太多了,心理太自卑。”
李开说,其实大部分人都对有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的残疾人存在认知的误区,“其实精神障碍的残疾人平时和正常人都一样,只有在特定的情绪下才会产生幻觉,做出极端的举动。”李开说,大部分精神障碍的残疾人都不具有攻击性,只要按时服药,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自言自语、流口水都是微小的危险信号。”李开提醒市民注意自身、身边的人是否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对待这些残疾人,要投入关怀并且接纳他们,“如果残疾人被标签化,他们的能力会越来越弱化。”
李开说,有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的残疾人在表达情绪时比较极端,他们中有些很内敛,有些则很外向。为了鼓励这些残疾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教他们表演手语、跳街舞,还给他们提供公开表演的机会。
花絮
残疾人教市民用训练工具
当天的开放日,被邀请来参加的30位市民,则需要充当残疾人的“老师”,进行园艺、手工、康复等方面的训练。由于很多市民都没有见过这些训练工具,所以,残疾人都反过来教市民如何操作。
现场,市民张先生就自告奋勇体验了下减重机。张先生没借助腿的力量也能直立行走,他说虽然有点不舒服,但是感觉很轻松。在旁边的社工表示,这些训练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瘫痪患者来说十分艰难,一天也只能训练20分钟。(记者 马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