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补助大幅提高彰显政府民生情怀
[茶座]
东方
本报昨日报道,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至2017年,我市残疾人生活津贴标准从此前的100元逐年分别提高为每人每年600元、1200元、1200元、18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此前的600元分别提高为每人每年1200元、1800元、1800元、2400元。补助资金将在9月底前发放到位,全市8万余残疾人受益。
残疾人补助大幅提高,凸显了政府的民生情怀。作为弱势群体,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士丧失了部分或者全部的劳动能力,还有的甚至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亟需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为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营造关爱残疾人的氛围,我市向来不遗余力做好相关工作,修订并不断完善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比如2009年的《梅州市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应当重视、支持残疾人事业,在各自所属范围内做好残疾人扶助工作”、“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应当及时、优先安排进福利院、敬老院供养”等一系列的扶残助残举措。从2012年开始,从有限的财政中挤出一部分资金发放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年100元和600元。此次更是计划四年逐年大幅提高残疾人补助,此举无疑会大幅提高残疾人士的生活质量,对于残疾人士及其家庭来说,是一大福音。其中彰显的,是政府不断递增的民生情怀。
当然,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士的关爱也功不可没,比如相关企业召开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残疾人免费乘坐梅城公交车、免费装配假肢、赠读屏软件、赠轮椅等。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残疾人士的生活质量不断上升,幸福感不断增强。
作为社会成员的广大残疾人士,他们理应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大爱无疆,而尤须注意的是,我们在物质上帮助这一特殊人群时,应更多地为他们创造受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只有让他们真正地融入社会,感受到社会 “平等”而不是“同情”的目光,使他们感觉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尊严,才算是对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