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公众开放有多重现实意义

30.03.2016  10:46

  ■ 辛平

  本报报道,27日是全省殡仪馆开放日。我市7个殡仪馆同时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民众来到“人生最后一站”,了解殡葬基本流程和相关惠民政策。一直以来,殡仪馆因为和死亡息息相关,一般会被认为是忌讳之地。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有着多重的现实意义,不但对于弘扬殡葬文化不无意义,还可让参加者全过程感受人生怎样画上句号,在无形中净化灵魂、反思人生。

  被称为“人生最后一站”的殡仪馆,其实是值得一看的地方。惠州有位富翁,一年要到殡仪馆参观好几次,他说来到这里才能常常提醒自己认识生命的意义。曾有报道称,在沈阳等地心理诊疗所有一项“死亡体验”活动,让患者体验躺在棺材里的感觉,虽然倍受争议,但其从死的角度去感受生命的尊严和珍贵的本义不应该被忽略。

  在传统殡葬文化中,国人不直言死,而称“仙去”、“老了”、“作古”之类,这些称呼在挽联中使用频率尤高。现在很多殡仪馆的吊唁厅也很少直称,多冠以他名,如深圳殡仪馆称清莲(厅)、日月(厅)、云天(厅)、茜云(厅)、碧波(厅);上海益善殡仪馆有万福厅、青松厅、古月厅、长禄厅等。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传统殡葬文化并没有从其美好寓意延伸到现实中来,对于树葬、花坛葬、绿地葬、海葬这些让死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绿色文明殡葬方式,至今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从这个意义上看,期待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活动,能唤醒人们的绿色殡葬理念。

  说到现代殡葬文化,令人联想到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日本电影《入殓师》。影片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从殡葬文化角度看,入殓师让冰冷的死者拥有永恒的美丽,这是入殓师给予死者的礼物,是给予死者家属的安慰。笔者在呼唤全社会都来尊重入殓师的同时,也期待在下一个殡仪馆公众开放日里,能看到不断提升的殡仪馆硬件、形象、品牌和文化。

  此外,殡仪馆公众开放完全可以走得更远。只有让公众全面了解殡葬服务的相关内容,才会更加认同现代殡葬文化,积极参与绿色殡葬。清明节就要到了,期待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活动,为人们祭拜、缅怀和感恩先人注入新的时代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