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殡葬职工有心理问题 社工殡葬培训破坊间偏见
让逝者干净整洁地走完最后一程,是每个殡葬服务者的心愿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近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殡葬绿皮书》指出,殡葬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文化传统的偏见,许多殡葬从业人员的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会回避与他们交往。记者近日获悉,深圳在全国首创了殡葬专题培训“走出去”活动,力图破解人们对于殡葬行业的误解。
心理问题检出率47%
《殡葬绿皮书》提到,目前不少人对殡葬业的看法是暴利、黑殡葬等,但却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殡葬工作,殡葬业的管理、服务和技术类人才仍然比较匮乏,导致行业整体比较落后。
据了解,2014年,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课题组曾先后前往陕西、贵州、福建、广东、山东、北京等全国十个省份,21个市县殡仪服务机构,开展殡葬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共收回338份有效问卷,结合现场访谈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殡葬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比例为52.66%,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14%),“轻度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比例分别为26.04%和21.30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59%、2.27%),两者加起来达47.34%,且各项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职工心理问题检出率甚至超过50%。
《殡葬绿皮书》认为,殡葬职工各项心理因子分偏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殡葬从业人员长期与死亡、丧亲情境接触,工作性质业决定他们在工作期间内不能表现愉悦、高亢的积极情绪。其次,殡葬职工很难获得价值认同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社会文化传统的偏见,许多殡葬从业人员的亲戚、朋友等会回避与他们交往,这使殡葬行业职工人际环境高度封闭,社会支持系统极度匮乏,一旦他们遇到困难或者出现心理冲突,无处诉说、无人倾听、无法交流,因此感到孤独、抑郁,产生被抛弃感,这将严重影响殡葬职工心理健康状况。
培训:殡葬与每个人有关
如何破除坊间对殡葬工作的误解?深圳市殡管所一直在努力。据悉,深圳市殡管所5年前在全国率先开创了“殡仪馆开放日”,如今,“开放日”活动已在全国推广。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深圳开放日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次活动。市民到殡仪馆参观,是“请进来”;今年还新开了“走出去”,重点选择了社区和医院两个服务平台,组织“殡葬服务专项培训班”,对在平台服务的社工进行专项培训,让他们更多地掌握殡葬政策和工作流程,向他们宣传深圳殡葬惠民政策。
“殡葬服务专项培训班”上,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现代殡葬职业教育开创者王夫子说,不少殡葬从业者对外都不敢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职业,“只说自己是在民政局上班,绝口不提殡仪馆。有一殡仪馆的书记,结婚后的前两年,老婆都不知道他的工作单位。”
王夫子呼吁,人们应该正确看待殡葬,“中国年死亡率6.64%。,每年死亡人口近千万。一个人平均6年-8年就会有一名亲友去世。每个人或早或迟都会与殡葬发生交集。”
“原先对殡葬行业有误解,认为好像离得很远。经过培训后,才明白这离我们自己、我们的工作都很近。”经过培训,深圳市北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小刘坦言“明白”了不少。
记者从深圳市社工协会了解到,该协会将设立殡葬专题培训,作为深圳社工继续教育的日常课程,参与培训的社工,能够取得积分,让“走出去”活动持续下去,产生持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