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妇联“关爱母亲·温暖儿童”项目五年大力帮扶困难妇女儿童

03.11.2015  10:46

关爱母亲·温暖儿童”困难妇女儿童项目
                                                                      ——江门市妇女联合会

  困难妇女儿童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公平正义工作中最迫切需要受到关爱的一个群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如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让困难妇女群众早日摆脱困境,改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况,是当前妇联组织开展群众工作亟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据调查,我市有单亲特困母亲4000多人,“两癌”贫困妇女600多名,困境儿童较多。每年的帮扶资金需求非常大,但原来零敲碎打的筹款,加上省妇联每年划拨的约20万元帮扶资金远远不够。在基层走访中,看着困难妇女一张张渴望期待的面容和一间间破旧不堪的危旧房屋,作为妇联娘家人,感到重任擎在肩。我们下决心全力以赴为她们解决困难。为解决传统帮扶资金短缺、人力不足、缺乏长效帮扶机制等问题,2010年底,江门市妇联启动了“关爱母亲·温暖儿童”困难妇女儿童帮扶项目,设立了专项基金。将由于意外、疾病、缺乏劳动力等各种原因导致生存困难的单亲特困母亲、留守、流动儿童等低保及边缘弱势群体纳入救助范围。项目经过五年运作,帮扶领域不断扩大,帮扶功能逐步完善,帮扶效果明显增强,赢得党政、社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市妇联被评为江门市慈善工作先进集体。
  一、主要做法
  (一)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妇女儿童公益慈善平台。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妇联一改以往零散争取资金、逐点开展工作的旧路子,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建立了“定期与不定期、分散与集中、海内与海外相结合”的多渠道筹款机制:不定期举办慈善拍卖、义卖活动,以获得有实力、有影响力的热心企业、商会的支持为重点,成功举办三届“关爱母亲·温暖儿童”慈善夜活动,通过义捐、义拍等共筹得善款超过1000万元(含物资);搭建起群众性慈善平台,籍我市“慈善公益活动月”期间,举办江门市“关爱母亲·温暖儿童”慈善义卖活动。来自五邑各地的商家、单位、团体、家庭等共200多个,设置133个义卖摊位,吸引了过万名市民参加。慈善义卖共筹得善款128.91万元。 此外,还委托社会组织按妇联设定的帮扶主题分散筹款汇集于妇联慈善账户,打好“”牌吸引港澳台侨胞资金注入,形成良性循环;开辟微信支付和收集善款新方式,使筹款更方便、更快捷。
  (二)全方位宣传动员,激发社会参与热情。为有效解决帮扶工作线长面广、人手短缺问题,我们全民皆兵参与侨乡慈善公益活动。
  1、“线上”邀约,“线下”发动。通过媒体聚焦、短片宣传、网络呼吁,微信传播等,让急需帮扶的困难妇女儿童特殊群体走进人们视野,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掀起了全民参与“微慈善”的热潮。
  “线下”重点发动企业家,社会机构负责人、港澳乡亲等,让他们了解困难妇女儿童需求和妇联的重任,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2、系统内外联合联动。我们除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参与外,还注意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各社会组织参与困难妇女儿童帮扶行列。
  3、招募培育志愿者。通过“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等志愿行动,将更多爱心人士、学校、社区、企业、团体、社会组织凝聚到志愿者队伍中;借用微信平台发起公益活动、招募志愿者、制作电子邀请函、在线报名等新颖形式,向社会发出 “集结令”,吸纳一批年轻力量加入公益行列。统一培训、统一服装、统一表格,建立定期家访制度,采取网格化、分片包干慰问帮扶形式,解决传统帮扶因人力资源不足导致运动式开展工作问题。
  (三)专业化运作,打造项目品牌。在对受助妇女儿童开展资金帮扶、结对帮扶同时,注意精神帮扶。一是实施“志愿者+访谈+活动”模式。规范访谈标准,项目要求入户和访谈率达90%。秉承“每一位受助者都应当受到尊重”的理念,改变以往做法,采取访谈、游戏、主题活动、聚餐等方式,志愿者面对面与受助妇女儿童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分享生活经历,传递乐观向上、自强自信的精神,也增强了受助者对无偿帮助的感恩和珍惜。二是引入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化、精细化帮扶,从生活到精神,提升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例如“爱家·微笑”贫困母亲心灵关怀项目,通过开展心理疏导、瑜伽舒压、亲子教育、户外拓展等系列“爱家”活动,逐步改善贫困母亲“精神贫困”和“社交贫困”的困境。该项目受到江门市委改革办充分肯定,并在全市作为创新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四)公开透明,搭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1、搭建信息系统。投入10万元率先在全市建立妇女儿童帮扶动态信息库,通过基层定期摸底,把过去零碎、陈旧、不对称信息变为系统、常新、对称信息,将信息数据反馈“大民政”系统,推动部分符合条件的援助对象纳入“大民政”全局中统筹帮扶,部分交由社会慈善机构对接帮扶,部分由妇联分步分期实施帮扶,实现帮扶全覆盖。
  2、完善规章制度。制定项目帮扶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帮扶对象、资金使用范围。建立“一对一、面对面、个性化、节日访、长期帮”的五位一体的帮扶救助机制和应急处理制度,完善审批发放流程;制定统一格式的访谈记录表,详细记录访谈过程、信息资料等,健全帮扶档案资料。
  3、建立公示公信制度。通过主流媒体、编印项目年报向社会公布捐款、援助明细信息,做到每笔善款公开透明;建立回访制度,重视回访意见和建议,促进帮扶项目的有效开展和落实;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帮扶对象情况、项目的绩效、财务支出等进行评估,增强社会公信力。
  (五)示范辐射,形成叠加效应。在完善规范市级项目的同时,指导各市区、镇街妇联, 各社会组织上下联动结合各自实际和资源优势实施项目;形成大项目连动小项目的格局。在示范效应的推动下,各社会组织、各基层妇联纷纷建立自己的帮扶工作特色品牌,如巾帼义工分会的“慈善大篷车”、侨乡妇女法律服务中心的“爱家.微笑”项目;蓬江区妇联的“蓬江和美 有爱同行”困难单亲母亲关爱项目、江海区妇联的“阳光温暖你我他”项目、新会区妇联的贫困妇女“两癌”保险项目,台山市妇联的城乡
妇女手拉手关爱行动、恩平市妇联的“情暖困境儿童大型慈善包粽活动”等等,形成慈善品牌,产生的叠加效应在不断地扩展、延伸。
  二、工作形式、方法创新
  “关爱母亲.温暖儿童项目”以“公益人人可为、慈善触手可及”为发展愿景,探索建立规范化管理、社会化运作、项目化实施、科学化评估工作机制,实现社会资源与政府救助的有效对接、公益项目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以项目化运作,确保妇联工作的规范性、延续性。妇联从顶层设计入手,将过去零碎、分散、突击性的帮扶以项目形式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主题、规范帮扶项目、帮扶手法和帮扶标准,按照总体方案每年确定具体方案,坚持持续推进,规模逐步扩大。同时以主体项目为主线,分地域分层次实施,主项目联动小项目,上下叠加,扩大了该项目的延展空间。
  (二)以社会化工作手段联系发动群众,体现妇联组织的群众性和枢纽性。多方联动,注意发挥枢纽作用,重点发动各社会组织和各界人社热心人士参与困难妇女儿童帮扶,先后连接了女企业家协会、五邑慈善会、阳光慈善会、湖南商会等20多个社会组织参与项目,动员他们热心捐款、参与服务。形成妇联搭台,各社会团体以及机关、企业、学校、家庭、个人多方自愿参与,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良好工作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与项目活动的热心人士和志愿者达近10万人次。
  (三)以人性化的服务,传送党的温暖和先进文化,彰显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通过妇联干部和志愿者关怀和慰问,向困难妇女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妇女群众心间,在群众中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良好形象,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也让妇联组织成为了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基层妇联借此夯实了群众的基础,传播家庭教育、家庭文明理念,传达“爱家”、感恩的精神,实现帮扶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相渗透。同时将志愿服务与慰问帮扶工作结合,也让志愿者们感受爱的温暖和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妇联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三、项目成效
  2010-2015年,江门市妇联通过慈善拍卖、义卖、义捐等活动共募集项目善款3000多万元(含物资折价)。其中援建单亲特困安居房共128间,为390名患“两癌”及重大疾病的贫困妇女儿童提供救助,对6000多名贫困母亲提供生产、生活援助;近1.5万名“爱心父母”集体和个人牵手困境儿童助学、助教、助养2.6万人次。
  “关爱母亲,温暖儿童”项目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社会支持、群众认可。在拍卖、义卖现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并给予充分肯定。近年来,市政府投入资金2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大力支持妇联开展困境儿童帮扶、贫困母亲心灵关怀、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援建等帮扶项目。1000多篇信息报道被主流媒体、各大网站、报刊转载,促进了社会各界对贫困妇女儿童的关注与支持。热心群众主动找到妇联要求捐款捐物,或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已成为群众信得过的慈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