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母亲的感恩应从朋友圈走进现实

13.05.2019  10:51

  ■ 宛诗平

  昨日是母亲节,打开微信,各种祝福铺天盖地,一些人发出母亲照片配以感恩话语遥寄祝福,一些赞颂母爱的文章和视频也同时热传,微信朋友圈俨然成了“我爱你”的晒妈阵地。有网友笑称:“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还有一些人,在消费意识驱动下,让母亲节变成了购物节,各路商家也借机营销,很多感恩的话语登上了广告文案,节日被装扮成秀场……

  笔者认为,在此语境下,消费意识和“秀”的欲望合谋消解了母亲节的意义和价值,形式化、物质化成为其标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无论是买礼物还是打电话,或者是做些其他什么,感受都差不多。只要彼此心中挂念,常常联络,子女们甚至不必在这个节日里说一声“我爱你”,不必在这个时候一窝蜂地购买各种礼物。身为人子,如果明白父母的感受,就应该在平常多用父母期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恩。多打几个电话,多花些时间听听父母的唠叨,或许会比在朋友圈里的抒情、在节假日买礼物更让他们欣慰。

  前些年,一道“亲情计算题”算哭了很多人: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大概只有24小时,30年总共才720小时,差不多一个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当父母日渐老去,我们是否扪心自问,有生之年陪过父母多少,又为父母做了多少?节日里的汹涌刷屏,买买送送的物质疯狂,虽然也是表达感恩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仅止于此,还是远远不够的。

  铭记母爱、回馈母爱,从来都是个体化、内视化的过程。“惟有走心,方可安心。”母亲节的祝福,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用心。为此,儿女们要多些走心的表达,常回家看看,一个微笑,一声谢谢,一个亲昵的举动,只要心存感恩,都会滋润母亲的心田。愿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只做朋友圈里的孝子,更不可“活在朋友圈”里,而是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让感恩从朋友圈里走进现实,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