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母艰辛照顾智障女,好社工开展服务解危难

23.09.2014  18:59

  南沙龙穴社区住着一位名叫朱间好的89岁老人,她的大女儿叫阿通,今年65岁。阿通从小得了脑膜炎,认知和行为永远停留在幼儿水平,朱间好艰辛地照顾了女儿已经65年了。龙穴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针对这一个案开展了如上门探访、心灵辅导、节日慰问等服务,助朱间好解除了部分的困难,让朱间好实现更美好的无私母爱。 

我要看到她开开心心地活

  “阿通,乖,起身啦!”每天早上六七时,朱婆婆就要哄孩子一样叫女儿起床,然后喂饭、买菜、洗衣。照顾女儿生活起居成为她每天最重要的工作。

  阿通在两个月大的时候出疹子、发烧,不幸患了脑膜炎,认知和行为永远停留在幼儿水平。阿通生活不能自理,洗澡、理发都要朱婆婆操心。为了女儿能快乐生活,朱间好还时不时跟女儿玩游戏。在社区里,经常可以看到瘦小的妈妈拉着大女儿的手在散步……65年来,看似简单的动作从不间断过。

  朱婆婆最担心女儿生病。1992年初夏阿通就大病一场。那时天气炎热,恰好遇上了感冒的高发期,当时龙穴岛上没有医院,居民只能从岛上搭船过海到万顷沙医院看病。

  阿通患流行性感冒,这在普通人身上并不算大病。但阿通既不懂得清楚表达自己身体和心理的感受,也无法与医生进行常态沟通。这让当时已经70多岁高龄的朱间好万分焦虑。她不顾自身年事已高,还得亲自把女儿送到万顷沙医院住院治疗,每天守护在女儿身边,默默照顾她的起居饮食,喂药喂饭。女儿哭了,朱婆婆拍着她的脑袋安慰她。虽然当时女儿已经40多岁,但在妈妈眼中仍是最天真无邪的孩童。婆婆说:“女儿是我心疼的一块肉,我要看到她开开心心地活。

  阿通不懂得如何跟外人交流沟通,跟她最亲的只有母亲。“我要找妈妈,妈妈呢?”很高、胖胖的阿通抱着玩偶从破旧狭窄的房子里走出来,脸上挂着笑容,目不转睛地盯着来访的客人,似乎客人是她的玩伴。朱间好近期身体不佳,正在医院治疗。有点“淘气”的阿通,当时显得着急,嚷着要“找妈妈”。因为65年来,妈妈还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么久。

  89岁高龄的朱间好,长年累月对女儿的贴身照料,身体已大不如前了,年迈多病的的身躯已经难以再支撑起阿通微胖的身体。多年的辛劳付出,让她积劳成疾,但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她宁愿选择在家里吃药也不肯去医院,住院了也吵着尽早出院回家。她现在最大的心愿是“等我不在了,希望阿通也能好好活着!”但这也成为了她的心结,若自己离世后,女儿由谁来负责照料才让自己安心。 

  接触到朱婆婆这一个案时,同创社工感受到的是生命的美丽和坚强。去年9月重开个案跟进到今年5月的结案,同创社工想要给朱婆婆解决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一些困难,还有的是聆听她的想法,开解她的心理负担,进行心灵的辅导。

个案由龙穴街家庭服务中心的同创社工主要跟进。社工首先研读了朱婆婆的个人资料,了解到她家境的贫苦,身体因年纪老迈而带来的各种疾病,还有一个同住的65岁的残障女儿。拟定面谈提纲后进行面谈。面谈过程中,社工发现89岁的朱婆婆就算生病了,仍时刻记挂着女儿,即使留院治疗期间吵着尽早出院照顾女儿,更是担忧自己去世后女儿的生活;害怕麻烦别人,对与儿子分居一事感到失落,与儿子儿媳缺少沟通;对危机事件没有应对能力等问题。面谈结束后,社工通过询问、家访、查阅已有资料等方式进行收集资料,再对个案进行初步预估,确定服务对象朱婆婆面临的最大问题,看是否需要马上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难题。

  通过信息的收集,完备朱婆婆的资料,对朱婆婆面临的问题进行排列,分析朱婆婆问题形成的因素。包括因与儿子一家分居,加上年纪老迈,害怕离世后女儿无人照顾;性格固执问题,不太愿意接受外人的帮忙,害怕麻烦别人;不善言辞,与儿子儿媳缺少沟通,因此对儿媳产生不满和抗拒的情绪等。

  以朱婆婆为中心构建“全脑图”,利用现有的资源解决服务对象问题。安抚朱婆婆因生病产生的负面情绪,鼓励她积极面对生活;与她的儿子商量解决日后照料大女儿的问题,解开服务对象的心结;设立平安钟在她家里,叮嘱服务对象和她的家人多留意她的身体状况问题,在家遇到突发事件及时按平安钟或叫别人帮忙;尊重服务对象为前提,鼓励她多参加家综举办的社区活动,协助她去实现带女儿多出外走动的愿望。 

  无私的母爱,将成为最美丽的坚持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面对这社会、家庭、身体、心理等多重考验,这就给社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正确面对老去,帮助他们走出角色的退出的困惑,积极面对未来即将出现的问题,解决现在存在的痛苦。具体包括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服务外,认知和情绪能力的处理,精神问题的解决,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但面对例如朱婆婆这种特殊个案时,还要采取一些像改变和调整环境等介入措施。

  龙穴家综的社工们对于朱婆婆这一个案特别上心,上门探访、聆听倾诉、心灵辅导、节日慰问等服务内容始终贯彻着整个服务过程。在同创社工的帮助下,服务对象朱婆婆逐步解开了心结,积极面对生活,缓解了与儿子儿媳的关系,为日后女儿的照料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患难见真情。朱婆婆在接受龙穴家综的服务同时,她的事迹感动了周边邻里,街坊多次给予这个特殊的家庭慰问与支持。她对女儿的守护和不离不弃更是得到了社会的赞许,被推荐并评为2014年第二季度“南沙好人”、2014年8月广州好人。她的颁奖词是这样的,“她是一个身材枯瘦、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岁月的无情让这位伟大的母亲愈加坚强,命途的多舛使这位乐观的老人更加向上。时至耄耋之年,她仍时刻守护在现已65岁的残疾女儿身边,生活起居事事亲为。龙穴岛的海风见证了这位勇敢坚强的老人是怎样撑起一个家,是怎么坚守着内心的一份坚持。”被岁月压弯了腰的朱婆婆,身旁永远依傍着一个高出一个头的天真“孩童”,相互扶持着走了65个春秋。朱婆婆表现出来的永不褪色的无私母爱,将会成为最美丽的坚持。